英雄血战奋蜺旌,雪耻忠丹贯日明。
不忌犁庭回二帝,忍教奸相坏长城。
魂骑箕尾归苍昊,地涌波涛走巨鲸。
从此中原终莫救,至今烈士恨难平。
吊岳忠武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吊岳忠武王”是一首由清代诗人戴亨创作的古诗,旨在表达对南宋忠臣岳飞的赞颂和哀悼。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简介:戴亨,字通乾,号遂堂,汉军旗人,康熙辛丑进士,官齐河知县,有《庆芝堂诗集》。他的诗歌以抒情为主,风格典雅流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历史感。
诗歌原文与翻译:诗歌原文如下:“英雄血战奋蜺旌,雪耻忠丹贯日明。不忌犁庭回二帝,忍教奸相坏长城。魂骑箕尾归苍昊,地涌波涛走巨鲸。从此中原终莫救,至今烈士恨难平。”通过翻译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深层含义和艺术魅力。
诗中意象分析:诗中提到的“血战奋蜺旌”形象地描绘了岳飞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场景,而“雪耻忠丹贯日明”,则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仇恨和坚定复仇的决心。诗中的“犁庭回二帝”和“奸相坏长城”,则是对秦桧等人陷害岳飞的强烈谴责和讽刺。
历史背景与影响: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国势衰微,民族矛盾激化。戴亨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岳飞的敬仰和对国家的担忧,以及对其忠诚精神的赞扬。该诗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价值,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戴亨的《吊岳忠武王》不仅是一首诗作,更是一个历史的见证,它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民族情感。通过对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的了解,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能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