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血战奋蜺旌,雪耻忠丹贯日明。
不忌犁庭回二帝,忍教奸相坏长城。
魂骑箕尾归苍昊,地涌波涛走巨鲸。
从此中原终莫救,至今烈士恨难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全诗共八句,下面是逐句解释和赏析:
- 英雄血战奋蜺旌:这句话描述了岳飞(岳忠武王)在战场上英勇奋战的情景。“蜺旌”指的是彩虹旗,这里用以比喻岳飞的英勇形象如同彩虹般辉煌。
- 雪耻忠丹贯日明:这里的“雪耻”指的是为国雪耻,即报仇。“忠丹”指的是岳飞忠诚于国家,他的心就像丹一样坚定。”贯日明”形容了他的勇猛和决心,像太阳一样照耀四方,照亮了黑暗。
- 不忌犁庭回二帝:这句表达了岳飞不畏强敌,敢于对抗敌人的豪迈气概。”犁庭”在这里指犁耕皇帝之庭,表示岳飞不惧敌人,敢于挑战皇权。
- 忍教奸相坏长城:这里的“奸相”指的是奸臣秦桧。“坏长城”比喻奸臣破坏国家的利益。岳飞不愿看到这样的奸臣破坏国家的长城。
- 魂骑箕尾归苍昊:这句话描绘了岳飞死后灵魂归来的景象。“箕尾”是二十八星宿之一,古人认为它象征着帝王之魂。”归苍昊”意为回归天际,象征岳飞的灵魂高洁如天。
- 地涌波涛走巨鲸:这句话形容大地被感动,有如巨鲸在波涛中游动。”波涛”指的是大海中的波浪,”巨鲸”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此处用来比喻岳飞的巨大功绩。
- 从此中原终莫救:这句话表达了岳飞死后,再也无人能够拯救这个国家。”中原”指的是中国,”莫救”意味着无法挽救。
- 至今烈士恨难平:这句表达了后人对岳飞的深深怀念和哀悼。”烈士”指的是为国家而献身的英雄,”恨难平”意味着这种悲痛之情难以平息。
整首诗通过描绘岳飞的英勇事迹,表达了对其忠诚、勇敢、无畏以及高尚品质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对英雄的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