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青田

故乡夜夜梦魂飞,今听乡音果是归。
顺水轻桡行尚缓,当门小树看成围。
田园芜废惭元亮,亲旧都来访令威。
指点趋庭读书处,不堪剪烛对麻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归青田》是一首由清代诗人韩锡胙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家乡变化的深刻思考和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坚守。下面将对《归青田》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韩锡胙:韩锡胙,字介圭,号湘岩,福建青田人,是乾隆十二年的举人,曾担任松江知府。他的一生不仅以诗文书画闻名,还涉足于其他文化领域,如中篇报告文学、电视剧剧本等。
  1. 诗歌原文与赏析
  • 原文节选:《归青田》原文如下:“故乡夜夜梦魂飞,今听乡音果是归。顺水轻桡行尚缓,当门小树看成围。田园芜废惭元亮,亲旧都来访令威。指点趋庭读书处,不堪剪烛对麻衣。”此诗反映了诗人在游历他乡时,因听到熟悉的乡音而倍感亲切与思念的情绪。
  • 诗歌赏析:通过描绘“顺水轻桡行尚缓,当门小树看成围”的画面,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家乡景色的怀念与感慨,同时也反映出他对故乡变化的一种无力感和哀愁。此外,诗中的“田园芜废惭元亮,亲旧都来访令威”则透露出诗人对故乡荒凉现状的忧虑以及亲人故旧对其回归的期盼。
  1. 作品影响
  • 社会影响:《归青田》作为韩锡胙的代表作之一,其在文学创作上的贡献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除了在文学领域内受到赞誉外,韩锡胙的其他文艺作品也多次获得省级及国家级的奖项,这足以证明其艺术成就和社会价值。
  • 文化传承:《归青田》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为后人提供了一个了解和研究清朝文人思想和情感状态的重要窗口。同时,它也为当代的文化传承和创新提供了灵感与借鉴。

《归青田》作为一首诗歌,不仅仅是作者情感的抒发,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乡村生活的深情回忆和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及历史背景,同时也可以激发人们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