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归允肃

曾因一面识端人,实践躬行事事真。
不愧榜中名第一,公门收尽上林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赠归允肃》是由清代诗人魏象枢创作的一首古诗,表达了对归允肃的敬仰和赞誉之意。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内容以及其文学价值: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诗人魏象枢,字孝仪,号惺厓,是清朝的一位知名文人。他在康熙年间以进士第一的成绩授修撰,并官至少詹事,参与政事议决。他的仕途虽顺利,但因坚持正直而选择辞官归隐。
  • 作品出处:《赠归允肃·曾因一面识端人》是魏象枢为归允肃所作,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归允肃才华与品德的认可,还体现了诗人对其政治生涯的高度赞扬。
  • 时代意义:在清朝初期,官场腐败严重,许多官员因贪腐被惩处。魏象枢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廉洁政治的期待和追求。
  1. 诗歌内容
  • 开篇立意:诗人首先通过“曾因一面识端人”来表达自己与归允肃初次相见的印象,即发现其为有道德修养和崇高品质的人。这种描述不仅彰显了归允肃的个人魅力,也暗示了他的非凡才能。
  • 实践躬行:“实践躬行事事真”进一步强调了归允肃的实际行动和实际效果,表明他不仅言辞华丽,更注重实际成果。这样的表述展现了诗人对他务实精神的认可。
  • 公门收尽上林春:此句描绘了归允肃在公共领域的影响力和成功,如同春风般温暖且充满生机,显示出他在政界的卓越贡献和广泛影响。
  1. 文学价值
  • 艺术手法:魏象枢在这首诗中使用了直白而有力的比喻,如“不愧榜中名第一”,直接表达了对归允肃成就的赞赏。此外,诗歌中的对仗工整、意象生动,展示了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
  • 思想内容:通过对归允肃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廉洁政治的追求和对高尚人格的向往。这种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社会价值,激励后人追求公正和廉洁的政治环境。
  • 历史影响:作为清初文学作品的一部分,这首诗不仅丰富了文学史的宝库,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文人的思想和行为准则。

魏象枢的《赠归允肃·曾因一面识端人》不仅是对一位杰出官员的表彰,也是对清廉政治理想的一种倡导。在当今社会,这首诗依然具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提醒人们在追求个人成功的同时,不忘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