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条山王官谷双瀑吟

忽惊云黑何方雨,谁知泉挂峰头树。一村云树水声中,疑是山人辟秦处。
条山西枕黄河曲,四山环拱天柱足。人言黄河天上来,谁知银河万仞,却泻山中雷。
东西两瀑不相见,回崖寒閟千琼瑰。寒日无影峰插汉,但有古雪溅莓苔。
人言西北之山少泉水,不若东南雷电起。岂知河北瀑龙不见尾,岱华西谷水帘足。
游人登峰不寻谷,沂山双瀑横云霄。高寒谁肯跻岧峣。
太行林虑瀑奇绝,崖谷荒险虎豹穴。惟有盘山泉石闻天下,卧瀑终殊飞瀑挂。
欲求西北观瀑不险而绝奇,无若王官谷里天绅垂。
晴空雨雪三千丈,终古风雷十二时。垂纶亭,濯缨涧,此间可以忘南面。
有人绝壁烟霞炼,欲往从之,峰回路转,可望不可见。
云树苍苍空浩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条山王官谷双瀑吟》是清代诗人魏源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背景以及在文学上的影响:

  1. 作者简介
  • 魏源(1794-1857),字启东,湖南邵阳人,是清朝的著名学者、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在政治和学术上都有显著的成就,尤其以编纂《四库全书》而闻名于世。
  1. 诗歌原文及赏析
  • 原文节选:忽惊云黑何方雨,谁知泉挂峰头树。一村云树水声中,疑是山人辟秦处。条山西枕黄河曲,四山环拱天柱足。人言黄河天上来,谁知银河万仞却泻山中雷。东西两瀑不相见,回厓寒閟千琼瑰。寒日无影峰插汉,但有古雪溅莓苔。
  • 赏析:该诗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比喻手法,将中条山的美丽景色和险峻氛围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通过对云的描绘引出瀑布的景象——雨后山间云雾弥漫,仿佛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降雨;随后通过“泉挂峰头树”的描述,展现了瀑布与山峰的亲密关系,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诗中的“疑是山人辟秦处”一句,不仅表达了对古人智慧的赞叹,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整体上,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自然描写,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1. 创作背景
  • 《中条山王官谷双瀑吟》的创作背景与其作者魏源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魏源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他更加关注自然美景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条山作为一处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不仅因其秀丽的山水景色吸引着众多文人墨客,也是魏源等许多古代文人向往的地方。他的这首诗就是在游览中条山时创作的,反映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1. 作品的艺术特色
  • 《中条山王官谷双瀑吟》在艺术表现上具有鲜明的特色。首先,它采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使得诗歌内容通俗易懂,同时又不失诗意。其次,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最后,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中条山王官谷双瀑吟》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承载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哲学的思考。对于热爱古典文学的朋友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了解清代文学的一个窗口,也是领略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切入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