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登雉衡墟,回望鲁阳阪。
冈峦郁绵亘,径术蟠奥衍。
西通鸦路关,南控龙泉堰。
形势古所争,崭岩名绝险。
云何当季山,来往属夷坦。
群盗聚如毛,戈鋋此中满。
败则归巢窟,出则事焚燹。
岂无具官臣,养寇信颜觍。
伤哉闾阎众,喂肉投虎贙。
念此怀悲凄,长风动林巘。
丹忱怅难宣,芳岁倏将晚。
借非宏济才,兹患畴以殄。
裕州道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裕州道中》是明代诗人陆铨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陆铨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途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古代中国乡村图景。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内容:
诗歌原文:《裕州道中避雨大成寺》野寺停骖晚更幽,小堂清坐对林丘。好山借雨方能到,万念逢僧觉暂休。乱石甃垣青草细,苍藤缠洞白云流。客情日日黄埃起。
作者简介:陆铨,明代著名诗人。《明史》有传,其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主题,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陆铨的诗歌多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赏析:此诗描绘了旅途中的场景。诗中的“野寺”和“小堂”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而“乱石”、“青草”则展示了自然之美。诗中提到的“好山”,可能是指某个著名的山峰,而“借雨方到”可能是说只有在下雨的时候才能够到达这样的好山。整首诗的语言平实,但情感丰富,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悟。
历史背景:明朝时期,陆铨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代,这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当时的文人墨客,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以及对自然的热爱。这首诗也体现了当时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裕州道中》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七言律诗,更是明代文学的一个缩影。它不仅展示了陆铨高超的诗歌技巧,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人们的生活状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及其在历史文化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