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拱垣南师山庄

一水下园蔬,千山环敝庐。
晓云填断岭,暮鸟唤归锄。
树荫天疑雨,沙明虫著书。
无劳知魏晋,午梦正蘧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张拱垣南师山庄是一首清代诗歌。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与作品背景
  • 作者:张拱垣南师山庄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魏一鳌。
  • 创作时间:此诗的创作时间为清代,具体年份不详。
  • 文学价值:作为一首诗歌,张拱垣南师山庄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 艺术特色:该诗通过描绘山、水、云、鸟等自然元素,构建出一个宁静而深远的艺术空间,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活哲学的思考。
  1. 诗句解析
  • “一水下园蔬,千山环敝庐”:这句诗描绘了一种远离尘嚣的田园景象,园中的蔬菜生长在清澈的水下,四周环绕着千山,构成了一幅幽静和谐的画面。
  • “晓云填断岭,暮鸟唤归锄”:描述了日出时分,晓云缭绕山岭;夕阳西下时,鸟儿呼唤农夫回家。这两句诗表现了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变化,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 “树荫天疑雨,沙明虫著书”:描绘了树荫下似雨未雨的景象,以及阳光下沙子上的昆虫忙碌地爬行。这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 “无劳知魏晋,午梦正蘧蘧”:表示不必去追求像魏晋名士那样高洁的生活境界,中午的梦正酣畅。这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满足和对精神世界的超然追求。
  1. 历史意义
  • 文化传承:张拱垣南师山庄作为文学作品的一部分,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清代诗歌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 审美体验: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读者能够领略到古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以及他们所追求的精神境界。

张拱垣南师山庄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文化和艺术的传递载体。它不仅展示了清代诗歌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