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庐陵

岸险沙痕折,江空露气澄。
荒鸡迎戍鼓,宿雁避渔镫。
客梦随枫落,乡思对月凝。
秋声殊可赋,此夜泊庐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泊庐陵》是清代诗人魏之琇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反映了诗人在特定环境中的心境和感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诗人背景:魏之琇,字玉璜,号柳州,清浙江杭州人。他少孤贫,曾佣于当铺,夜自苦读医书,历二十年,无师而通,遂以行医为生。工诗词,能画,有《续名医类案》、《柳州医话》、《柳州遗集》等著作。

  2. 诗句解析

  • 岸险沙痕折:描述夜晚江边的情景,岸边危险,沙滩的痕迹因水而变得弯曲。
  • 江空露气澄:描绘江水的空旷与露气的清爽。
  • 荒鸡迎戍鼓:使用“荒鸡”象征不祥的征兆,伴随着战鼓声,增添了一种荒凉的气氛。
  • 宿雁避渔镫:描写宿雁避开了渔船的灯,暗示着迁徙或是某种不祥之事。
  • 客梦随枫落:通过“客梦”与自然景物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漂泊感。
  • 乡思对月凝: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思念,月光成为了连接家乡与自己的象征。
  • 秋声殊可赋,此夜泊庐陵:秋声特别可以形容,这个夜晚在庐陵的泊船。这里的秋声不仅是秋天的自然声音,也可能隐喻着人生的萧瑟或世事的变化无常。
  1. 主题表达:《夜泊庐陵》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不安,以及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同时,诗歌中也蕴含了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夜泊庐陵》不仅是一首诗歌的艺术展现,更是诗人心灵历程和情感世界的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追求和人文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