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之琇
早春泛舟西湖用遗山泛舟大明湖韵 吴侬不唾西湖水,爱此渟泓三十里。 东风吹船向天上,凫雁迎人飞欲起。 两堤如带横弯弯,十二画桥连玦环。 红楼翠馆天半出,倒影浮动烟波间。 晚来系棹西泠渡,油碧香车松柏路。 水佩风裳不可要,兰襟柳带愁烟露。 孤山梅花别有情,邀我虚亭散余步。 夕阳澹澹天悠悠,寒渚无人见双鹭。 沉吟往日林逋仙,踪迹吾宗同仲先。 草庐入画已千载,我来放歌空叩舷。 笺天愿乞烟霞福
【诗句解释】 1. 题:题词或写诗。 2. 严力庵:人名,作者的朋友。 3. 西溪探梅图:描绘了作者在西溪中探寻梅花的景色。 4. 郡城:古代指京城所在的地方。 5. 三十里:指距离。 6. 烟销日出:形容早晨的景象。 7. 人家隐约梅花里:描述春天里,梅花掩映下的村庄景象。 8. 东风几日吹林薄:描写春风拂过树梢的景象。 9. 娟如静女倚修竹:形容竹子的姿态优美。 10. 瘦若癯仙卧寒壑
秋怀 万物皆有尽,孤生岂无休。 冉冉即迟暮,脉脉怀殷忧。 星霜忽已易,岁月嗟何遒。 明河耿遥夜,皓魄扬清秋。 吟蝉露下切,落叶烟中稠。 银缸映户外,锦瑟横床头。 美人怅何处,良会知末由。 来晨不可计,去日焉能留。 掩镜释浩叹,临觞激清讴。 遗情以乘化,宇宙从悠悠。 【注释】 1. 万物皆有尽:指一切事物都有终结的时候,没有永恒存在的东西。 2. 孤生岂无休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对全诗内容的整体理解,然后结合着诗句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此题要求赏析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语言美,分析时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和语言表达艺术分析,并注意要结合注释进行分析。 长风天末来,吹动海东月。 长风从天而降,吹动了海上明月。 挂席凌沧洲,扬旌发溟渤。 乘着船席,穿越苍茫的大海。旗子在海面上飘荡,好像波涛汹涌。 回望罗与浮,眇然青一发。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赏析诗词要从多角度分析,包括内容、结构、语言风格、表达技巧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等,注意从主题思想、艺术手法、语言风格、思想情感等几方面进行分析作答。 “伏雨初收意洒然”,伏雨是指连绵细雨,秋日雨停露凝,故称“霁”,即天晴了,雨停了。“意洒然”是说诗人的心情顿时开朗起来,心情舒畅无比。 “生衣乍试晚风前”,诗人穿上新换的夏衣,在微风中漫步,觉得凉爽舒适。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下面是逐句的解读: 1. 感交 - 感交:感慨于与朋友的交往。 2. 陵苕本弱植,葳蕤托翘柯。春风吹林端,蒙茏吐繁华。 - 陵苕: 一种草名,生长在低洼之地,柔弱而坚韧。葳蕤: 形容草木茂盛。翘柯: 树梢弯曲的样子。春风吹林端: 春天的风轻轻吹过树林的末端。蒙茏吐繁华: 草木茂盛,生机勃勃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夜泊庐陵”,要求赏析诗句。 本题共四句,每句话都包含一个关键词。第1句中的词为:折(曲折)、江空(江水空旷)、澄(明亮)。第2句中的词为:荒鸡、戍鼓(古代边地的报时器) 、宿雁(停歇的大雁);第3句中的词为:客梦(诗人的梦境)、枫落(落叶飘下)、乡思(思念故乡的情绪)、月凝(对月亮的注视)
年年:每年 楼上盼飞鸿:在楼上盼望着鸿雁南飞。 二月春愁满镜中:春天的忧虑填满了镜子里的自己。 芳草绿迷天近远:芳草的颜色迷离,似乎笼罩了天空的远近。 落花红隔水西东:落花的颜色如同红色的花朵一样,仿佛隔着水向东边或西边流淌。 未能化石身犹在:尽管不能化为石像仍然在世。 何处为云梦始通:哪里才是通往云梦的地方呢? 欲织流黄回锦字,一番惆怅又成空:想要用织出的流黄(丝带)来写一封回信
【诗句释义】 1. 朔风凉雨共萧然:指北风凛冽,秋雨凄迷,给人一种清冷萧瑟的感觉。 2. 坐对薰炉手一编:坐在书房里,手里拿着一本书,静静地阅读。 3. 黄叶有声霜后地:黄色的树叶在霜降后飘落,发出沙沙的声音。 4. 湿云如梦雁来天:天空中的云彩湿润而模糊,如同梦一般,大雁飞过天际。 5. 江湖岁晚渔樵外:江湖在岁末的时候,只有渔夫和樵夫在外劳作。 6. 关塞秋高鼓角边:边关在秋天的时候
【注释】 ①晚过石门:诗人傍晚经过石门。石门,即“石门关”,在今河南陕县西南。 ②客棹夷犹(yíyóu):客人的船桨在水面上来回划动,犹豫不决。夷犹,徘徊,犹豫。 ③疏镫(dēng):稀疏的灯火。 ④黄昏:傍晚。 ⑤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首句写溪流曲折绕城根;次句写客人舟行石门关时的情景;第三句写小市上疏落的灯火映照着行人;末句写平桥上细雨蒙蒙,临近黄昏。全诗语言朴实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