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天末来,吹动海东月。
挂席凌沧洲,扬旌发溟渤。
回望罗与浮,眇然青一发。
合沓重山中,林峦互出没。
崒嵂千仞岩,横空豁天骨。
舍棹穷云根,攀跻势超忽。
俯视临沧江,逝波无时歇。
便欲乘丹梯,振衣入瑶阙。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对全诗内容的整体理解,然后结合着诗句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此题要求赏析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语言美,分析时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和语言表达艺术分析,并注意要结合注释进行分析。
长风天末来,吹动海东月。
长风从天而降,吹动了海上明月。
挂席凌沧洲,扬旌发溟渤。
乘着船席,穿越苍茫的大海。旗子在海面上飘荡,好像波涛汹涌。
回望罗与浮,眇然青一发。
远望那罗州岛和浮州岛,仿佛是青山上的一点绿色。
合沓重山中,林峦互出没。
重重山峦重叠交错,林木山峦时隐时现。
崒嵂千仞岩,横空豁天骨。
巍峨的山峰高耸入云,直插蓝天,像一根根骨头。
舍棹穷云根,攀跻势超忽。
下船到山顶,我攀登上去了。
俯视临沧江,逝波无时歇。
我俯瞰着沧江,江水奔腾不息,没有停息的时候。
便欲乘丹梯,振衣入瑶阙。
我想登上仙境般的仙梯,振衣飞升进入瑶台仙境。
【答案】
这首诗描写登舟观景,以“长风”起兴,描绘了一幅海风劲吹、明月照耀的海上风光图;接着诗人又以“挂席”“扬旌”等动作描写,勾勒出海上航行之快;然后以“回望”“眇然”等词语,写出了海上观览之远;再写山中景色,用“重山”“千仞”“横空”等词语,写出山之高大险峻;最后以“振衣”“逝波”等词语,表现出作者想要飞升仙界的愿望。
译文:
长风从天而降,刮起了海上的月亮。
乘着船席,穿越苍茫的大海。旗子在海面上飘荡,好像波涛汹涌。
远望那罗州岛和浮州岛,仿佛是青山上的一点绿色。
重重山峦重叠交错,林木山峦时隐时现。
巍峨的山峰高耸入云,直插蓝天,像一根根骨头。
下船到山顶,我攀登上去了。
俯瞰着沧江,江水奔腾不息,没有停息的时候。
我想登上仙境般的仙梯,振衣飞升进入瑶台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