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戴澧

岁在癸丑春二月,天狗堕地来朱方。
卓然有士年八十,姓戴名澧颀而长。
平生好学精篆隶,古文一册垂光芒。
踽凉宜入独行传,耻与流俗相低昂。
忽闻城陷泪横臆,灭寇无术心回遑。
呜呼彭咸古来有,誓往从之归帝乡。
招魂祭葬衣冠在,翩然披发下大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哀戴澧》是清代诗人罗志让的一首古诗,全诗描绘了一位年逾八十的文人,在城陷之时,因无法挽救乱世而感到悲痛和无奈的情感。下面从多个角度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1. 作者与背景
  • 作者信息:罗志让,字耦廉,丹徒人,候选知县,有《亿堂诗钞》传世。
  • 创作背景:诗作创作于癸丑春二月,即清道光二十二年春季,当时天狗坠地,战乱频发,罗志让目睹此情此景,遂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表达悲愤与无奈的《哀戴澧》。
  1. 诗歌内容解析
  • 人物形象:诗中的戴澧先生,是一位年逾八十的老学者,一生好学,精于篆隶,擅长古文,有着崇高的学术地位。
  • 情感表达:面对国家的危机,戴澧先生感到无比的悲痛。他在城中沦陷的瞬间泪流满面,尽管他尝试挽救国家的命运,但最终无济于事,心中充满了无力感和悲伤。
  • 哲理思考:诗中透露出一种对于死亡的接受态度以及对于生命价值的反思。戴澧先生虽然无法阻止国家的灭亡,但他选择以自己的方式,追随理想,归入帝乡,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哲学思考。
  1. 文学价值
  • 艺术手法:罗志让在《哀戴澧》中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如对比、拟人等,使得诗歌情感饱满,形象生动。
  • 语言特色:语言精炼而富有韵味,尤其是对于老学者的形象刻画,既显示了他的学识,又反映了其内心的复杂情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1. 历史意义
  • 时代背景:通过《哀戴澧》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动荡不安,知识分子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压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挑战。
  • 历史影响:《哀戴澧》作为文学作品之一,不仅展示了罗志让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那一时期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和社会心态。

罗志让的《哀戴澧》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历史见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人的思想感情及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文化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