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送林小眉之鹭门

乾坤放眼更谁怜,云水情移海上连。
埋首债台千垒块,等身价值五铢钱。
骊歌三叠春迟饯,画鹢分飞缆莫牵。
安借天风听雅奏,浪浪镇日抵长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送林小眉之鹭门》是清末至民国时期诗人罗秀惠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罗秀惠,字蔚村,号蕉麓,别署花花世界生,台南人,师事举人蔡国琳,光绪年间取中举人,乙未之际曾上书谏阻割台,后避居北京。未几返台定居安平,曾任《台澎新报》、《台湾日日新报》编辑,明治三十二年台南师范学校成立后应聘为教务嘱托,教授汉文、习字,明治三十五年因病辞职。他向日总督提出“治台十策”,并授与绅章;后以迷恋名妓王香禅之故遭收回,为台南「南社」、「酉山吟社」社员,后亦参加台北「瀛社」,擅行草书,亦能左书。

《次韵送林小眉之鹭门》的创作背景是在清政府被推翻后,罗秀惠作为一位有爱国情怀的知识分子,其内心充满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期待。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壮阔的自然景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望和对现实的无奈感。

诗的原文如下:

乾坤放眼更谁怜,云水情移海上连。 埋首债台千垒块,等身价值五铢钱。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既广阔又深刻的画面。从“乾坤放眼更谁怜”可以感受到一种苍茫的宇宙观和深深的孤独感。而“云水情移海上连”则描绘了一幅海天一色、云水相连的壮丽景象,象征着历史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沉浮。

诗的后半部分更是展现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埋首债台千垒块,等身价值五铢钱”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忧虑,同时也流露出他对个人价值的深刻思考——在国家和民族的大事面前,个人的得失显得微不足道。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在诗人的一生中始终如影随形,成为他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