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酺秋柳

对短檠昏,秋光淡,底事凄凉重省。小楼春去矣,念生来弱骨,怎堪愁病。漫赋梨云,休悲絮雨,清泪那能消尽。婵娟凭高也,更分明付与,秦台妆镜。便宜是飘零,春风和露,已曾身领。桂香来深径。
奈此际、鸥鹭眠难醒。十二曲、栏杆绕遍,空自凝眸,把旧词、忍与重咏。不识天涯远,但隔岸、都成幽境。又禁得,繁更警。回首池畔,尚剩残荷几柄。萧条夜寒风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大酺·秋柳》是一首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文学作品,出自苏穆之手。这首词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哲理。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人简介
  • 苏穆生平:苏穆,字佩蓑,生于淮阴,是清朝的一位词人。他的作品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在表达情感和描绘景物方面,他的词作常常流露出深刻的情感和生动的画面。
  • 词风特点:苏穆的词作多表现了一种深沉而又细腻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来抒发个人的情感和哲理思考。这种风格使他的词在当时受到文坛的关注和赞誉。
  1. 诗词原文
  • 对短檠昏,秋光淡,底事凄凉重省。小楼春去矣,念生来弱骨,怎堪愁病。漫赋梨云,休悲絮雨,清泪那能消尽。婵娟凭高也,更分明付与,秦台妆镜。便宜是飘零,春风和露,已曾身领。桂香来深径。奈此际、鸥鹭眠难醒。十二曲、栏杆绕遍,空自凝眸,把旧词、忍与重咏。不识天涯远,但隔岸、都成幽境。又禁得,繁更警。回首池畔,尚剩残荷几柄。萧条夜寒风劲。
  1. 艺术手法
  • 意象运用:在这首诗中,“秋柳”不仅是自然景物,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象征。通过描写秋柳,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和生命脆弱的感慨。这种通过具体景物来隐喻深层情感的手法,使读者能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
  • 抒情与写景结合:诗中既有直接的抒情,如对秋天的感受和个人的身体状况的描述,又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如秋光、柳色等。这种结合既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整首词更加生动和感人。
  1. 历史影响
  • 文学地位:《大酺·秋柳》作为苏穆的代表作品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表达,使其成为研究清代诗词的重要文献。
  • 社会反响: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有其价值,还对当时的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文人在创作中借鉴了苏穆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处理,使得这首词成为了后来文人创作的参考对象。

《大酺·秋柳》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哲理的文学作品,通过对秋柳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不仅是苏穆艺术成就的代表,也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