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短檠昏,秋光淡,底事凄凉重省。小楼春去矣,念生来弱骨,怎堪愁病。漫赋梨云,休悲絮雨,清泪那能消尽。婵娟凭高也,更分明付与,秦台妆镜。便宜是飘零,春风和露,已曾身领。桂香来深径。
奈此际、鸥鹭眠难醒。十二曲、栏杆绕遍,空自凝眸,把旧词、忍与重咏。不识天涯远,但隔岸、都成幽境。又禁得,繁更警。回首池畔,尚剩残荷几柄。萧条夜寒风劲。
【译文】
对着微弱的灯光,看那秋天的柳影,秋光暗淡,为何此时我如此伤感?春天已经过去,想起自己本来就很瘦弱,怎么能忍受这愁病交加的折磨。我不禁又写下了“梨花如雪”之诗,不要再悲叹飘零的落叶,清眼泪怎能消尽?高楼上的女子,婵娟般的容颜,也不如秦台上的妆镜。可惜的是,我已飘然离去,春风和露,已曾亲历。桂花香从深巷传来,却无人能醒。十二曲栏杆环绕四周,我却空自凝眸。旧日诗词,我忍痛重咏。不知天涯何处远,只见对岸已是幽静之所。我又禁受不住夜的寂静,寒风劲吹。
【注释】
大酺:酒名。
底事:什么理由。
小楼春去矣:指春已逝去。
念生来弱骨:想自己的体格本来娇小。
怎堪:怎么能够承受。
漫赋梨云:随意吟咏“梨花如雪”的诗句。
休悲絮雨:不要悲伤飘零的落花。
清泪那能消尽:流不尽的泪水又怎能消解。
婵娟:美女,此处借指佳人。
凭高:站在高处。
更分明付与:更加清晰地将这份美好交付给谁。
便宜是:正好是,正好是飘零的人。
春风和露,已曾身领:春风和煦、露珠滋润的时候,我已经亲身体验过。
桂香来深径:桂花的香气弥漫在深深的小路之中。
奈此际、鸥鹭眠难醒:无奈这时节、鸟儿们已经睡意朦胧。
十二曲、栏杆绕遍,空自凝眸:栏杆围绕着十二个曲折之处,但我却只能凝望。
旧词、忍与重咏:不忍再吟唱过去的诗词。
不识天涯远,但隔岸、都成幽境:虽然不知道天涯有多远,但隔着岸边,一切都显得那么幽静。
又禁得,繁更警:又忍受不了深夜的风雨声。
回首池畔,尚剩残荷几柄:回头望向池塘边,还剩下几枝残破的荷花。
萧条夜寒风劲:寒冷的夜晚,风吹得萧索而凄凉。
【赏析】
《大酺·对短檠昏》是宋代文学家周邦彦的一首词。这首词写于北宋宣和初年,当时词人客居在杭州,时值中秋佳节,他登高怀古,感慨人生多舛,身世飘零。全词通过描写秋景,抒发了自己孤独寂寞的心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故国故人的深深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