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埋没土花斑,龙种东都去不还。
寂寞秋深铜辇路,茂陵金碗出人间。
飒爽英姿在眼前,昭陵茧纸几何年。
流传墨宝人间少,恐有风雷护笔巅。
舟师北伐下瓜州,黄叶西风片片愁。
一例长城诗律壮,岘山名句足千秋。
花开花落送前朝,玉笛江城咽暮潮。
二百五年鸿指地,将军大树尚飘萧。
东宁二世嗣王贤,坠地金瓯竟不全。
绝徼苦无唐印绶,五铢先复汉家钱。
慷慨临戎一纸书,仲坚无意霸扶馀。
天教两岛沦金厦,忍见儿曹走传车。
旧事开皇或创闻,蓬莱弱水此中分。
东流门户澎湖险,吊古无人说虎贲。
猿臂将军右北平,遁荒海外了馀生。
可怜三尺孤坟上,古藓残碑没姓名。
宏农得宝事荒唐,谶纬流传太不祥。
片碣凤山镌八字,山明水秀启遐荒。
匣中霜雪映银绦,劫后模糊战血臊。
道是元胡遗寸铁,吐蕃争拜赫连刀。
山川草昧记巢居,化鹿浮牛半子虚。
亘古洪荒山海志,传闻华佑有遗书。
獞乡斜日草离离,巴老臣寮访岛夷。
螭首不刊金石略,唐碑两字尚传疑。
大海鱼龙战血腥,楼船戈甲阻重溟。
千寻铁锁空遗恨,奇策何人塞井陉。
泥马江荒事可哀,临安遗址旧楼台。
而今香火琳宫盛,无复当年翠盖来。
披发大荒去帝阍,三山祠宇配师门。
吾家碑记分明在,重过潮州拭泪痕。
牛皮席地拓鲲身,故垒荷兰碧草新。
赤瓮沦沉三百载,女墙万瓦更粼粼。
甲帐楼台迥日非,降旗西去失重围。
秋风一夕槺榔死,赤嵌城头蝙蝠飞。
罗峨百雉付邱墟,斗大孤城苦战馀。
抗手龟仑山上望,狼烽日夜失居胥。
莽莽平沙万灶烟,将军缺嘴故依然。
怒涛呜咽沉天堑,鹿耳门荒锁暮烟。
灵旗杂遝海门东,千古君臣俎豆同。
伏腊醉归桑柘晚,神弦犹唱大王风。
北园亭榭已苍凉,莫问榴环选佛场。
一井何关兴废事,老僧犹说延平王。
北港溪头国姓庄,野花流水枕斜阳。
摩挲一段燕然石,曾是征南旧战场。
海外扶馀正朔存,延秋城下泣王孙。
秋来禾黍临官道,不见先朝桔柣门。
群壑千山东北走,诸罗突兀玉山高。
扶
东宁百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东宁百咏》是清朝苏镜潭创作的作品。该诗通过描绘台湾某些地方少数民族的婚姻习俗,表达了作者对当地风土人情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情感。具体介绍如下:
- 作者简介:苏镜潭,字菱槎,泉州人。清光绪廿八年(一九二年)王寅科举人,一九一八年随林菽庄客居台湾多年。他因对台湾山川景物、风俗民情的熟悉和痛心疾首的情感,将所见所闻转化为吟咏之作。在林菽庄的影响下,他于一九二四年将其所写七绝百首编为《东宁百咏》并梓行。此作品不仅留下历史的痕迹,也寄托了他对逝去岁月的哀伤。
- 作品原文:朝天埋没土花斑,龙种东都去不还。寂寞秋深铜辇路,茂陵金碗出人间。飒爽英姿在眼前,昭陵茧纸几何年。流传墨宝人间少,恐有风雷护笔巅。舟师北伐下瓜州,黄叶西风片片愁。一例长城诗律壮,岘山名句足千秋。
- 创作背景:《东宁百咏》的创作背景是在苏镜潭客居台湾期间,他耳闻目睹了许多关于台湾少数民族的婚姻习俗,这些习俗深深地触动了他,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因此,他将所见所感化为诗歌,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当地文化的尊重与怀念。
- 艺术特色:《东宁百咏》作为一首七绝,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情感内涵,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台湾民俗风情的真实记录,也有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展望,体现了清代诗歌的繁荣景象。
- 文化影响:《东宁百咏》作为清代苏镜潭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被后人不断传颂和研究。它不仅记录了台湾的历史和文化,更是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东宁百咏》不仅是苏镜潭个人情感和创作的结晶,也是台湾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清代文学和台湾民俗具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