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鸳鸯篇

辘轳鸣,秋风晚,寒日荒荒下秋苑。辘轳鸣,井水寒,三更络绎啼井栏。
鸳鸯憔悴不成双,两雌一雄鸣铿锵。哀鸣声何长,飞飞入银塘。
银塘浅,翠带结。塘水枯,带不绝。愁魂夜啸缺月低,惊起城头乌磔磔。
城头乌,朝朝饮水鸳鸯湖。曾见莲底鸳鸯日来往,忘却罗敷犹有夫。
夫怒啄雄,雄去何栖,翩然归来,闭此幽闺。幽闺匿迹那可久,花里秦宫君知否?
不如万古一丘,长偕三百首。幽闺人去灯光寂,照见罗帏泪痕湿。
同穴居然愿不虚,岁岁春风土花碧。并蒂不必莲,连理不必木,痴骨千年同一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鸳鸯篇》是清诗人谭嗣同的诗词作品。在这首词中,谭嗣同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他对人生、自然以及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

谭嗣同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还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哲学著作《仁学》不仅标志着维新派的兴起,也对后来的启蒙思潮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三鸳鸯篇》中,谭嗣同通过描绘一幅秋日井边的景象,隐喻地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爱情悲剧的深刻感慨。诗中的“鸳鸯”象征着美好的感情,而“辘轳鸣”、“秋风晚”则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