辘轳鸣,秋风晚,寒日荒荒下秋苑。辘轳鸣,井水寒,三更络绎啼井栏。
鸳鸯憔悴不成双,两雌一雄鸣铿锵。哀鸣声何长,飞飞入银塘。
银塘浅,翠带结。塘水枯,带不绝。愁魂夜啸缺月低,惊起城头乌磔磔。
城头乌,朝朝饮水鸳鸯湖。曾见莲底鸳鸯日来往,忘却罗敷犹有夫。
夫怒啄雄,雄去何栖,翩然归来,闭此幽闺。幽闺匿迹那可久,花里秦宫君知否?
不如万古一丘,长偕三百首。幽闺人去灯光寂,照见罗帏泪痕湿。
同穴居然愿不虚,岁岁春风土花碧。并蒂不必莲,连理不必木,痴骨千年同一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效果不对鉴赏错误。此题考查鉴赏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

“辘轳鸣,秋风晚,寒日荒荒下秋苑。辘轳鸣,井水寒,三更络绎啼井栏。”这两句写秋景,以“辘轳”起兴,点出“秋苑”,写出了秋天的萧条凄凉。“辘轳”与“鸣”“井栏”相映衬,表现了秋夜的静寂凄清。“寒日荒荒”、“三更”等字眼,渲染了深秋的萧瑟氛围。

“鸳鸯憔悴不成双,两雌一雄鸣铿锵。哀鸣声何长,飞飞入银塘。”这几句写鸳鸯鸟,“哀鸣声何长”表明了鸳鸯鸟叫声的悲切,“飞飞入银塘”表现出鸳鸯鸟的哀苦情状。

“城头乌,朝朝饮水鸳鸯湖。曾见莲底鸳鸯日来往,忘却罗敷犹有夫。”这几句写城头乌鸦,城头乌鸦朝朝暮暮地在鸳鸯湖饮水,而忘记了自己曾是一只受过罗敷之恩的野鸟。“曾见莲底鸳鸯日来往,忘却罗敷犹有夫”一句中,将乌鸦和鸳鸯进行对比,突出了乌鸦忘恩负义的本质,也暗指了作者对乌鸦的厌恶之情。

“夫怒啄雄,雄去何栖,翩然归来,闭此幽闺。幽闺匿迹那可久,花里秦宫君知否?不如万古一丘,长偕三百首。”最后两句写乌鸦。“夫怒啄雄”,说明乌鸦已经把丈夫吃掉了。“翩翩归”,是说乌鸦回到巢里去了。“闭此幽闺”是说乌鸦把丈夫埋葬在巢穴里后,便回到巢中不再出来。“幽闺匿迹那可久,花里秦宫君知否?”意思是说:我这只可怜的鸟儿,如今只能躲藏在这幽深的花丛之中,不知它还要藏多久呢!乌鸦把自己的丈夫葬在巢中后,又回到了原来的巢里。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使乌鸦有了人的情感和动作,更加生动形象。“万古一丘,长偕三百首”是说:我这只可怜的鸟儿,只好和我的丈夫一起埋在土里。“百首”是古代的一种迷信说法,意即死者要托生在百位女子的腹中才能投胎转世。

【答案】

译文:

辘轳发出声音,秋风已到了晚上,寒风吹着枯黄的秋园。辘轳发出声音,井水变得寒冷,三更时从井栏上传来呜咽之声。

鸳鸯鸟憔悴不能成双,两只雌鸟与一只雄鸟互相鸣叫。悲哀的鸣叫声多么悠远啊,它们飞进清澈的水中,然后消失在水中。

清澈的水潭很浅,翠带结成了小岛,水潭里的水都干了,但小岛依然存在。愁绪像月亮一样高挂在天空,惊醒了城上的乌鸦,它们发出刺耳的叫声。

城上的乌鸦,每天清晨都要到鸳鸯湖饮水。曾经见过鸳鸯在莲花下面自由往来,现在却忘记了罗敷还有丈夫。

乌鸦把鸳鸯的丈夫吃掉后,飞回窝里,然后又飞出去寻找新的伴侣,最终又飞回窝里。

躲在幽深的花丛中,乌鸦无法再生活下去,只能和鸳鸯的丈夫一起被埋葬在土里。

乌鸦把自己丈夫葬在巢中后,又飞回原来的窝里。

乌鸦把自己丈夫葬在巢中后,又飞回了原来的巢里。

赏析:

这是一首借物抒怀的抒情诗。这首诗用“鸳鸯鸟”“城上乌鸦”作为主人公,通过描写它们的悲惨命运,表达了诗人对不幸遭遇的人或物的同情。

第一段:以辘轳的声音起兴,描写了秋天傍晚时分的景象。辘轳声声,秋风萧瑟;寒气逼人,秋园荒凉。“辘轳鸣,井水寒”二句,既点明了季节特征,又写出了环境的凄冷。“三更”二字,暗示了时间之长,为下文乌鸦的鸣叫声作了铺垫。“啼”字写出了乌鸦叫声哀怨,而“哀鸣声何长”则进一步揭示了乌鸦的悲哀。“飞飞入银塘”一句,既描绘出了秋夜景色的美丽,又写出了乌鸦悲苦凄惨的状态。

第二段:以鸳鸯鸟的悲鸣作结。“哀鸣声何长”,表现了鸳鸯鸟叫声的悲切。“飞飞入银塘”,写出了它们悲苦凄惨的样子。“飞飞”,既是形容鸳鸯鸟的动作,又是表现它们悲伤痛苦的心情。“入银塘”,既表现了它们悲苦凄惨的状态,又暗示了鸳鸯鸟所处的环境。

第三段:以城头上乌鸦的鸣叫声作结。城头上乌鸦朝朝暮暮地在鸳鸯湖饮水,而忘记了自己曾是一只受过罗敷之恩的野鸟。这里的“朝朝暮暮”一词,既表现了乌鸦的贪嘴和贪吃的特点,又表现了它贪吃的习性和习性特点,同时也暗示了它的饥渴难耐的处境。

第四段:最后一段以乌鸦的自语作结。“夫怒啄雄”,说明乌鸦已经把丈夫吃掉了。“翩然归”,是说乌鸦回到巢里去了。“闭此幽闺”,是说乌鸦把丈夫埋葬在巢穴里后,便回到巢中不再出来。这一结尾既表现了乌鸦的贪吃习性和习性特点,同时也暗示了它的饥渴难耐的处境。

这首诗采用了借物抒情的方法,通过描写鸳鸯鸟和乌鸦的命运来寄托诗人自己的情感。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生动,富有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