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伯常向十八

空翠清秋色,苍茫万里心。
遥知湘水广,不及客思深。
贾谊将陈策,昭文独鼓琴。
石亭一挥手,风雨到而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怀伯常向十八》,严咸的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深秋意境的古诗。它不仅描绘了作者对湘水的遥远思念,还表达了深深的客居之情和深沉的历史哲思。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严咸,清代著名诗人,擅长古文,其作品以清新脱俗见长。《怀伯常向十八》是其创作的一首抒情诗,展现了严咸深邃的艺术造诣和独到的情感表达。
  2. 诗歌原文:《怀伯常向十八》全文如下:“空翠清秋色,苍茫万里心。遥知湘水广,不及客思深。贾谊将陈策,昭文独鼓琴。石亭一挥手,风雨到而今。”此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示了一幅秋天的壮丽画面,并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人物、事件相联系,体现了严咸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
  3. 诗歌赏析:从“空翠清秋色”开始,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秋日山水图。紧接着,“苍茫万里心”表达了作者广阔的胸怀和深远的思考。而结尾的“石亭一挥手,风雨到而今”,则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与历史感。

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

  • 如何理解诗中“空翠清秋色”所传达的自然之美。
  • “苍茫万里心”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状态与思考深度。
  • 贾谊和昭文的引用有何象征意义,以及这些历史人物如何与诗人产生共鸣。
  • “石亭一挥手,风雨到而今”中的意象如何体现时间与历史的交织。

《怀伯常向十八》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美感的作品,通过对严咸生平及创作背景的了解,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体会到这首诗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所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