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坝道中见稻

我本耕田夫,戴笠湘山曲。
饭稻羹河鱼,江乡习淳俗。
自从官长安,冠冕苦拘束。
疏懒弃蘋蓑,奔忙逐华毂。
回望旧家山,林烟隔空谷。
秋雨稼云黄,春风秧水绿。
间阔儿时事,神驰渺幽独。
此行出都门,沿途纷菽粟。
惟少红莲稻,难夸农足谷。
有如听筝琶,尚未聆豪竹。
何意过松林,佳境豁心目。
香叶舞翩翩,疏花散芬馥。
粒重欲垂头,泥深犹没足。
行将筑高廪,秋成欣鼓腹。
吾侪牛马走,糊口营饘粥。
常临乞米书,强窃代耕禄。
铅椠果何功,风尘徒逐逐。
何时十亩间,稳古三间屋。
稼圃日潇洒,农书夜披读。
言师苦县师,知足可无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留坝道中见稻》是清代诗人罗绕典创作的古诗。在这首诗中,罗绕典表达了自己从江乡到长安的心境转变和对故乡田园生活的回忆。诗中通过描写自己在田间劳作、品尝乡土美食的情景,以及回望家乡时的情感波动,展现了他对自然与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官场束缚的无奈感受。

罗绕典在诗中自述为“我本耕田夫”,表明他原本是一个耕种田地、穿着斗笠、生活在湘山曲畔的农民。这种身份的转换不仅仅是职业的改变,更是心灵的一次蜕变。他由最初的自由自在,转而投身于繁华的京城,开始了另一种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心境经历了从平静到浮躁的转变,从满足到疏懒。

诗中的“饭稻羹河鱼,江乡习淳俗”两句,反映了罗绕典对江乡淳朴风俗的怀念。这种怀念不仅来源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也来自于对传统美德的追求。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为了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而忽略了这些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因此,罗绕典的这种情感表达具有特别的意义。

“自从官长安,冠冕苦拘束”则揭示了他在进入官场后所面临的困境。虽然官位显赫,但内心却感到极度的压抑和不适,这与他过去简朴的生活方式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反差不仅体现了个人性格的转变,也反映了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

诗歌的结尾“间阔儿时”表达了作者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他回忆起儿时的无忧无虑,那时的稻田、河水、炊烟和树木都显得那么亲切而温馨。这种怀旧的情绪使得整首诗充满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过去的留恋。

罗绕典的《留坝道中见稻》不仅是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歌,也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这首古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到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赞美、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人生变迁的感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