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坝道中见桑

古称桑者闲,树依五亩宅。矧兹阻岩疆,鼠壤无间隙。
不毛偶抛荒,夫里布谁责。王政首躬桑,雍岐有遗泽。
奈何蚕织休,颓俗尚难革。近闻贤使君,劝种加详覈。
除害拟拔茶,兴利求衣帛。沃若藉人工,森然疏地脉。
想见春风和,绿阴遍阡陌。鸣鸠故故啼,桑女交催迫。
叶坠行篮轻,枝攀罗袖窄。入簇蚕堆红,剪纸蛾飞白。
茧成大如瓮,丝牵络盈尺。茅屋竹篱间,纬车声络绎。
窃比《葛覃》诗,浣濯服无斁。嗟我走风尘,碌碌惭逢掖。
愿作广大裘,难集千狐腋。何日效棉薄,经纬手亲擘。
裁法絮以仁,体和情悦怿。共庆春台登,庶免祁寒厄。
怪他诸葛公,成都私八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留坝道中见桑》是清代诗人罗绕典创作的一首古诗 。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

  1. 诗歌原文
  • 古称桑者闲:诗中开头即提到“古称桑者闲”,意指古代种植桑树的地方相对空闲,无人耕种。
  • 树依五亩宅:接着描述桑树生长的环境,这些桑树依偎在宽广的土地上,仿佛拥有自己的居所。
  • 矧兹阻岩疆:“矧(sì)兹”是“这”的意思,表示更进一步,而“阻岩疆”形容这片土地地势险峻,不易通行。
  • 鼠壤无间隙:此处用“鼠壤”形容土地贫瘠,无法耕种,而“无间隙”则说明土地荒芜到没有一块完整的地可以开垦。
  • 不毛偶抛荒:进一步强调了这片土地的荒凉,连最肥沃的土地也变得贫瘠,不再适宜耕种。
  • 夫里布谁责:这里可能是指土地的主人或管理人对此漠不关心,没有人来负责治理这片土地。
  1. 诗歌主题
  • 对自然的描写与感叹:通过描绘桑树的生长环境,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自然环境被破坏的惋惜。
  • 对现状的批判:诗人通过对土地荒芜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如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对环境保护意识的缺失。
  • 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诗中的“王政首躬桑”和“贤使君”等词句体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和社会管理的向往。
  1. 诗歌风格
  • 简洁明快: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能够直接触动读者的情感。
  • 寓意深刻:诗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隐喻了社会问题,使得诗歌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1. 诗歌赏析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内心的感慨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娓娓道来,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 艺术手法:运用象征、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和表现力。
  • 文化背景:罗绕典作为清代诗人,其作品不仅展现了个人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底蕴。

《留坝道中见桑》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份历史的见证,它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对于自然环境的态度和责任。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古典诗词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对于今天依然具有启示意义的智慧与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