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 夕阳

断雁飘愁,盘鸦聚暝,一鞭残梦归鞍。酒醒邮程,岭云垄树漫漫。渡江几点归帆影,近荒林、一带枫斑。最难堪,第一峰前,立马斜看。
而今休说乡关路,剩蒙蒙野水,瘦柳渔湾。短帽西风,古今无此荒寒。芦笳声里旌旗起,问当年、谁姓江山。有悠悠、几处牛羊,短笛吹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高阳台·除夜》是宋代词人韩疁的词作

韩疁,字叔夏,号南涧,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词人,他的词作以其深沉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著称于世。这首词作创作于宋哲宗绍圣年间(公元1096年前后),当时韩疁已经过世多年。

在艺术风格上,韩疁的《高阳台·除夜》充分展示了宋代词坛的典型特征。首先,其词中蕴含着浓郁的抒情色彩。通过对守岁之夜的静谧描写,韩疁表达了对流逝时间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许。这种情感的细腻刻画,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词人内心深处的波动。其次,词中的自然景物描绘也是其重要的艺术手法。韩疁运用了“听更漏”、“邻家女孩打扮迎春”等具体场景,将除夕夜的静谧与热闹巧妙地对比,展现了词人在特定时刻的心理变化。

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高阳台·除夜》不仅在宋代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后世的词坛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体现了宋代词人对于传统题材的新解读,还展现了词人在情感表达上的深度和广度。同时,这首词也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被后世广泛传颂和研究。

《高阳台·除夜》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一首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经典之作。它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成功地传达了词人对生命、时间以及自然的独特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