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读道德经

一夜携秋至,虫声向暝归。
暑消青琐闼,气爽白蕉衣。
烧烛差堪近,摊书愿不违。
同尘思老氏,此道未云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庞垲的《秋夜读道德经》是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在秋天的夜晚独自阅读《道德经》时的心境和感悟。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道德经》内容的解读,展现了作者对道家哲学的理解和个人修养的追求。

诗中“一夜携秋至,虫声向暝归”描绘了秋天的夜晚,万物似乎都在准备进入休眠状态。接着,“暑消青琐闼,气爽白蕉衣”表现了夜晚气温的变化,让人感到清爽宜人。这些自然景象不仅营造了一个宁静的氛围,也为接下来的阅读活动提供了良好的背景。

“烧烛差堪近,摊书愿不违”反映了作者为了阅读而点燃蜡烛的行为,体现了他对于知识的追求和渴望。同时,这也反映出一种自律的精神,即即便在黑暗中也要追求光明的知识。

“同尘思老氏,此道未云非”表达了作者对于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和认同。这里的“同尘”可以理解为超脱世俗,而“老氏”则是指老子,他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这表明诗人在阅读《道德经》的过程中,对道家的核心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领悟。

诗中的“此道未云非”也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家哲学的坚持和信仰。这种态度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修养,也反映了他对道家哲学的深刻尊重和推崇。

庞垲的《秋夜读道德经》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作者在特定时刻的心境和感受,也反映了他对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和个人修养的追求。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珍品,也是哲学思考的重要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