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携秋至,虫声向暝归。
暑消青琐闼,气爽白蕉衣。
烧烛差堪近,摊书愿不违。
同尘思老氏,此道未云非。
秋夜读道德经
一夜携秋至,虫声向暝归。 译文:一夜之间,秋意渐浓,夜晚的虫鸣声也似乎在向日暮时分回归。
暑消青琐闼,气爽白蕉衣。 译文:炎热已消,仿佛回到了清凉的夏日,凉爽的风拂过白色的蕉叶衣裳。
烧烛差堪近,摊书愿不违。 译文:虽然点燃了蜡烛,但距离书桌的距离却显得有些遥远,希望不要因为读书而违背了自然规律。
同尘思老氏,此道未云非。 译文:我在思考着老庄的思想,觉得这道法自然、顺其自然的道理并非虚妄。
注释:
- “一夜携秋至,虫声向暝归”:一夜之间,秋天的气息悄然而至,夜晚的虫鸣声也似乎在向日暮时分回归。这里的“携秋至”和“向暝归”描绘了秋天的到来以及夜晚的到来。
- “暑消青琐闼,气爽白蕉衣”:炎热已消,仿佛回到了清凉的夏日,凉爽的风拂过白色的蕉叶衣裳。这里的“暑消”和“气爽”描绘了炎热的消退和清新的气息。
- “烧烛差堪近,摊书愿不违”:虽然点燃了蜡烛,但距离书桌的距离却显得有些遥远,希望不要因为读书而违背了自然规律。这里的“差堪近”和“愿不违”表达了诗人对于读书与自然规律之间关系的考虑。
- “同尘思老氏,此道未云非”:我在思考着老庄的思想,觉得这道法自然、顺其自然的道理并非虚妄。这里的“同尘思老氏”表示诗人在思考老庄的思想,而“此道未云非”则表示他认为这种道法自然、顺其自然的道理并非虚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