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磴苔干屐齿轻,寺门晴锁午烟平。
滩声静抱香台转,云气虚从古殿生。
行径尝留骊鹿迹,题墙偶见故人名。
老僧只解蒲团坐,无数松杉一磬声。
山寺
荒芜的石阶上苔藓干涸,屐齿轻响,寺庙的门前被封锁在晴朗的午后。
滩声静谧,仿佛抱着香台转悠,云气虚无缥缈,仿佛从古殿中涌出。
山路经常留下骊鹿的足迹,题墙上偶然发现故人的名。
老僧只是懂得蒲团坐,无数松杉一磬声。
【注释】
(1)荒磴:荒芜的石阶。干:干涸。屐齿:木屐下的齿。轻:细碎。
(2)晴锁:晴朗的天气使山门紧闭。午烟:中午时分的炊烟。
(3)抱香:形容滩声如同抱着香气一样。转:回旋,摇曳。
(4)虚从:虚无缥缈地从。生:升起、出现。
(5)行径:山路。尝留:曾经留着。骊鹿迹:指骊山一带的鹿留下的脚印。
(6)题墙:题于墙壁上。偶见:偶然看见。故人名:指古人的名字。
(7)只解:只知道。蒲团:一种佛教徒坐具,用草编成。
(8)无数松杉:无数的松树和柏树。一磬声:敲一次磬的声音。
【译文】
荒芜的石阶上苔藓干涸,木屐齿在细碎的响声中,寺庙的门被晴朗的午后阳光封住。
滩水声静静地环绕着香台旋转,云气虚无缥缈地从古殿中升起。
山路常留下骊山一带的鹿留下的足迹,题于墙壁上的偶然看见古人的名字。
老僧只知道蒲团坐坐,无数的松树和柏树之间,只有一声磬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历庐山时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景,颔联描写寺内之景,颈联则写寺外之景,尾联则写寺中之景。
“荒芜”两字,描绘出山林间的荒凉景象;“干涸”一词则写出了山路的艰辛;“晴锁”二字则将阳光与山路结合,生动地表现出日出的美景;而“午烟平”一句则描绘出庐山云雾缭绕的景象。这四句诗通过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来描绘出庐山的自然之美。
“滩声静抱香台转”,诗人以动写静的方式表现了香台的宁静之美。“静抱”二字则形象地描绘出滩水之声与香台之间的和谐关系。
“云气虚从古殿生”,诗人以动写静的方式表现了云气飘渺、虚无缥缈的美态。“虚从”一词则生动地描绘出了云气的流动之美。
“行径尝留骊鹿迹”,诗人以动写静的方式表现了山路上留下了骊鹿的痕迹。“尝留”一词则形象地描绘出了骊鹿在山路上留下的足迹之美。
“题墙偶见故人名”,诗人以动写静的方式表现了墙壁上留下了古人的名字。“偶见”一词则形象地描绘出了偶然遇见古人的意境之美。
“老僧只解蒲团坐”,诗人以动写静的方式表现了老僧只懂蒲团坐下的生活方式。“只解”一词则表达了对老僧人生活方式的认可。
“无数松杉一磬声”,诗人以动写静的方式表现了寺庙中的钟声回荡在松林之中。“一磬声”则突出了钟声的美妙之处。
整首诗通过不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展现了庐山的美丽景色和人文风情。同时,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