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肃日初出,鸟雀寂不鸣。
上人理真性,拂弦奏古声。
声古神亦穆,冷冷发孤清。
乍疑千万山,逼向户牖生。
又如秋月下,徐闻溪水行。
冥激有殊致,历落难强名。
座客斋所向,恬澹以为情。
曲终而指歇,音响仍未停。
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年(743年)春,从东都洛阳到安陆的途中所作的。诗中通过描绘上人弹琴时的情景,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 肃肃日初出,鸟雀寂不鸣。
- 上人理真性,拂弦奏古声。
- “肃肃”,形容早晨的风声,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鸟雀”指周围的鸟儿,它们似乎被琴声吸引,不再鸣叫。
- “理真性”,意为追求真实的自我。这里指的是上人在弹琴时追求内心的真实感受。
- “拂弦”,弹奏琴弦的动作。
- “奏古声”,弹奏出古老而深沉的音乐。
- 声古神亦穆,冷冷发孤清。
- 乍疑千万山,逼向户牖生。
- 又如秋月下,徐闻溪水行。
- 冥激有殊致,历落难强名。
- 座客斋所向,恬澹以为情。
- 曲终而指歇,音响仍未停。
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以下是关键词注释:
- 肃肃 - 早晨的风声响起,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真性 - 追求内心的真实感受。
- 奏古声 - 弹奏出古老而深沉的音乐。
- 神亦穆 - 音乐让人感受到一种庄严和肃穆的气氛。
- 冷 - 形容琴音给人带来的清凉感。
- 忽疑 - 突然觉得好像置身于千万座山峰之中。
- 秋月 - 秋天的月亮,象征着清冷和宁静。
- 徐闻 - 慢慢地聆听。
- 冥激 - 音乐具有深远的影响,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 历落 - 音乐的旋律优美而不张扬,有一种淡淡的韵味。
- 恬澹 - 平静淡然的态度。
- 以为情 - 将这种情感视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 曲终 - 乐曲结束。
- 指歇 - 手指停止弹拨。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描述上人弹琴的情景,展现了他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和感受。他通过对声音的描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的思考。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艺术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