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常理斋爱吟草殉难行状二首

南粤中丞悲画壁,西林少宰壮横戈。
毕生大节还天地,一片丹诚托啸歌。
昔岭人归辽鹤远,浣花溪冷楚猿多。
杲卿噀血存遗稿,泣鬼惊天永不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书常理斋爱吟草殉难行状二首’是清代文学家朱彝尊的诗作。这首诗表达了朱彝尊对于人生无常、生死轮回以及个人情感的看法和体验,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从内容上看,诗中通过描绘“书常理斋”这一场所,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术的追求。这里的“常理”指的是儒家经典中的伦理道德观念,体现了诗人对传统儒家文化的尊重和继承。而“爱吟草”则暗示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这种热爱不仅体现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投入,更体现在对诗歌艺术美的执着追求。

从艺术手法上看,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书常理斋”比作一个充满智慧的场所,将“爱吟草”比作一种高尚的艺术追求。这些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达力,也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从语言表达上看,诗中的语言优美、流畅,富有韵律感。尤其是诗句中的“青山白云长相伴,白发青衫不羡仙”,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认识。这种深刻的感悟使得诗歌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

‘书常理斋爱吟草殉难行状二首’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艺术风格的诗作,通过对传统儒家文化的继承和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