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中丞悲画壁,西林少宰壮横戈。
毕生大节还天地,一片丹诚托啸歌。
昔岭人归辽鹤远,浣花溪冷楚猿多。
杲卿噀血存遗稿,泣鬼惊天永不磨。
【解析】
这是两首七绝,是诗人在南粤任中丞期间的吟咏之作。第一首诗写南粤中丞对画壁和西林少宰的哀悼之情;第二首诗抒发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答案】
译文:南粤中丞悲叹画壁中的忠臣,西林少宰壮志横戈抗辽。毕生大节还天地,一片丹诚托啸歌。昔岭人归辽鹤远,浣花溪冷楚猿多。杲卿噀血存遗稿,泣鬼惊天永不磨。注释:南粤中丞,指诗人在岭南担任中丞期间所作的《书常理斋爱吟草殉难行状二首》。画壁:画像。指忠臣像。西林少宰,指诗人在蜀地任成都尹时所写的《书常理斋爱吟草殉难行状二首》之一。横戈:持戈。形容英勇杀敌。平生大节:一生的崇高气节。天地:这里指国家。一片丹心:一片赤诚之心。比喻忠心耿耿。啸歌:指诗人在蜀地任成都尹时所作的《书常理斋爱吟草殉难行状二首》之二。昔岭人归辽鹤远,浣花溪冷楚猿多。昔:过去。岭人:即岭南人。辽鹤:辽代诗人杨亿的别号。“岭人”当指杨亿。西林少宰:指诗人在蜀地任成都尹时所写的《书常理斋爱吟草殉难行状二首》之一。西林:指西晋文学家潘岳的字。潘岳曾任洛阳令,因见洛阳宫门有桐梓树,故取作字。潘岳死后,人们思念他,就称他为潘郎,或潘安。“西林”当指潘岳。“西林少宰”当指潘岳。“浣花溪冷楚猿多”指潘岳曾作《藉田赋》,描写成都浣花溪畔的田园风光。“杲卿”,指唐代名将张巡。“噀”:吐唾沫。“噀血”指张巡被俘后,用口吐血来书写自己的遗嘱。“遗稿”指张巡的书信手稿。“泣鬼”指张巡的忠诚感动了鬼,使鬼魂为之哭泣。“惊天”指张巡的故事传扬天下,震惊世人。“霁”:晴。“霁月”指明亮的月光,也借指清白的名声。“霁”当指诗人在岭南任中丞期间所作的《书常理斋爱吟草殉难行状二首》之一。“霁月”即明亮的月光,也借指清白的名声。“霁”当指诗人在岭南任中丞期间所作的《书常理斋爱吟草殉难行状二首》之一。这首诗是作者在岭南任中丞期间所作,其中《书常理斋爱吟草殉难行状二首》之二中有:“毕生大节还天地,一片丹诚托啸歌。”可见此诗是作者在任岭南中丞期间,悼念自己的朋友,表达对其忠诚的怀念之情。
赏析:
这两首七绝,是诗人在南粤任中丞期间的吟咏之作。第一首以哀思为主,抒写南粤中丞对画壁和西林少宰的哀悼之情;第二首抒发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第一首前两句“南粤中丞悲画壁,西林少宰壮横戈”,诗人首先点明自己的身份,南粤中丞,即岭南道常德府(治今广西柳州)的知州兼管军务。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南粤中丞的哀思之情。“西林少宰”句,诗人又点明自己的身份,西林少宰,即成都尹兼剑南东川节度使韦皋。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西林少宰的哀思之情。
后两句“毕生大节还天地,一片丹诚托啸歌”。诗人以大丈夫的气概自许,毕生坚守大节,天地可鉴,一片丹诚,寄托于啸歌之中,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气节。
第二首前两句“昔岭人归辽鹤远,浣花溪冷楚猿多”,诗人回忆起昔日岭南归顺宋朝的人远走高飞,而四川浣花溪一带却依然冷冷清清。后两句“杲卿噀血存遗稿,泣鬼惊天永不磨”,诗人回忆起唐代名将张巡的忠烈事迹,他曾经在被捕之后,吐血写成遗疏,并让狱卒把遗疏放在砚台里磨成粉末,以便狱卒能记住他的遗言。后来张巡的故事感动了鬼,使鬼为之哭泣,从而震惊天下。
这两句诗既赞美了张巡的忠烈精神,也表现了诗人对于张巡忠烈精神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