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峥嵘鉴薄帷,读书声紧漏声迟。
乌啼偃月初暝后,鼠窜枮镫欲跋时。
壮志渐随春夜老,苦吟未许砚冰知。
放翁诗卷嗣音少,后五百年狂者谁。
春夜
香烬漏声残,月移花影上栏杆
金炉烟灭,漏壶水空,夜深风轻。 剪剪寒风,轻拂花影,月上高楼。 诗人王安石于深夜时分,独坐书斋之中,窗外春色正浓,却无心欣赏,只因心系远方之人。 此诗以春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及内心的孤独与苦闷。
壮志年华,难耐孤寂。 诗人感叹时光荏苒,青春渐逝,而思念之情却愈发浓厚。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春夜的宁静景象,反衬出内心的焦虑与不安,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张力。
砚冰未冷,墨香犹存。 尽管岁月无情,诗人的才情依旧,他的诗句如清泉流淌,透露出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 这首诗不仅是一次对过往岁月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期许与展望。
放翁诗卷少知音。 尾联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寂寞,他感慨自己虽才华横溢,却难以找到知音,这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意境与情感深度。 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时代背景下文人命运的一种深刻反思。
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在春天的一个夜晚所作的一首怀人之作。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感人。通过对春夜景象的细腻描绘,诗人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内心的孤独与苦闷。同时,诗中也展现了王安石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