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夜泊

野旷烟昏月未升,波心夜泊旅愁增。
荒洲戍近先闻鼓,远浦舟来但见镫。
拍岸风涛流滚滚,隔堤云树望层层。
唐家旧镇今何在,翘首江天叹废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瓜州夜泊》是一首由晚清宝廷创作的七言律诗,其内容主要表达了诗人在荒洲渡头宿夜时的所见所感。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以下是对《瓜州夜泊》更为详细的介绍:

  1. 作者简介:晚清时期的宝廷,字竹坡,为满洲镶蓝旗人。他不仅是一名进士,还担任过编修、少詹事等职。宝廷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七言律诗,还有《偶斋诗草内外集》等著作,显示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文学才华。

  2. 诗歌原文:野旷烟昏月未升,波心夜泊旅愁增。荒洲戍近先闻鼓,远浦舟来但见镫。拍岸风涛流滚滚,隔堤云树望层层。唐家旧镇今何在,翘首江天叹废兴。

  3. 诗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晚清时期边疆荒漠的夜景图。诗中的“野旷烟昏月未升”勾画出了夜晚的荒凉与寂静;而“波心夜泊旅愁增”则透露出诗人因远离家乡而产生的乡愁和寂寞。“荒洲戍近先闻鼓”和“远浦舟来但见镫”两句分别展示了边关的紧张气氛以及远方船只的到来,增加了诗句的层次感和动感。最后,“唐家旧镇今何在,翘首江天叹废兴”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的感慨与无奈之情。

  4. 诗歌背景:宝廷创作《瓜州夜泊》时,正值清朝晚期,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宝廷的诗歌常常带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时代色彩。通过这首《瓜州夜泊》,读者能够窥见那个动荡年代的文化风貌及个人情感的复杂交织。

  5. 艺术特色:《瓜州夜泊》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表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个人情感,使得整首诗既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又不失其思想深度。此外,宝廷的诗歌注重意境的营造,善于利用自然景物来抒发内心的情感,这也是其诗歌的一大艺术特色。

  6. 影响传承:尽管宝廷已逝,但他的诗作《瓜州夜泊》却得以流传至今,成为后人学习与研究的宝贵资料。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宝廷个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清末时期的历史风貌和社会现实。

宝廷的《瓜州夜泊》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了解,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宝廷的文学才华,还能从中窥见晚清社会的一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