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洪昉思之大梁

津亭握手共离觞,匹马长征犯晓霜。
衰草连天风飒飒,冻云垂野日荒荒。
频年作客雕双鬓,到处题诗挂一囊。
岁晚兔园霏雪满,多才司马正游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洪昉思之大梁》是一首清代诗人顾永年创作的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分析:

  1. 作者信息与创作背景
  • 顾永年,字九恒,号桐村,钱塘人。康熙乙丑进士,官甘肃华亭知县。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诗人与友人离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祝福。
  1. 诗歌原文与翻译
  • “津亭握手共离觞,匹马长征犯晓霜。”描绘了一幅离别的场景:两位友人在临别之际,在津亭中紧紧握手,共同举杯告别,然后骑马出发,迎着清晨的寒霜前行。
  • “频年作客雕双鬓,到处题诗挂一囊。”反映了诗人多年来漂泊异乡的生活状态,他不断地更换居所,随身携带着诗篇和笔墨,随时准备记录下所见所感。
  • “岁晚兔园霏雪满,多才司马正游梁。”通过“兔园”和“司马”这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才华的认可和祝愿,希望他在新的一年里能够继续在学术或官场上有所作为。
  1. 诗歌主题与艺术特色
  •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表达对友人漂泊生活的理解与支持,以及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未来的殷切期望。
  • 艺术风格上,此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马首凌风”、“霜刃割云”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此外,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津亭”、“晓霜”、“连天”、“冻云”、“荒荒”,以及“岁晚”等字眼的使用,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心境和情感。

《送洪昉思之大梁》不仅是一首诗篇,更是一份深情厚谊的见证。它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真挚友谊,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期望与祝福,是文学作品中值得一读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