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儿栋代运北征

天子方自将,临边极西域。
一挥百万师,灭此而朝食。
转饷出关中,士不苦饥色。
我沐浩荡恩,愿竭疆场力。
马革可裹尸,行行何所怵。
忽闻先慈讣,一恸气欲塞。
四体软如绵,性命在呼吸。
官符火速催,同伴相促逼。
有儿立身旁,垂头但哭泣。
长跪前致词,此行是儿职。
巾帼且从军,须眉宁弗及。
结束弃儒冠,弓刀亲自执。
跃马去无踪,路旁心恻恻。
望眼远莫穷,吞声独归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儿栋代运北征·其一》是清代诗人顾永年的作品。这首诗反映了顾永年对战火连天、家国天下的深刻感受,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的悲悯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品原文节选
    天子方自将,临边极西域。一挥百万师,灭此而朝食。转饷出关中,士不苦饥色。我沐浩荡恩,愿竭疆场力。马革可裹尸,行行何所怵。忽闻先慈讣,一恸气欲塞…

  2. 作品背景与意义

  • 顾永年作为清代的文人,其诗歌作品多反映了时代背景和个人情感。在这首诗中,顾永年描绘了一位皇帝亲征边疆的情景,展现了宏大的战争场面。他通过“天子方自将”这一表述,传达了当时君主亲自领军出征的历史场景。
  • 诗中的“一挥百万师,灭此而朝食。”表现了军队的庞大和战争的残酷。这种描述不仅展示了战争的激烈程度,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士兵牺牲和战争后果的深切关怀。
  • “转饷出关中,士不苦饥色”这一句则描绘了战争给士兵带来的生活困苦及其对士兵士气的影响。这里的“转饷”指的是军粮转运,反映出战争对民生的巨大影响。
  • “我沐浩荡恩,愿竭疆场力”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战场,但依然愿意为国家效力的决心。这里的“沐浩荡恩”可能是指接受皇帝的庇护或者国家的恩典,而“竭疆场力”则显示了诗人对于国家责任的担当。
  • “马革可裹尸,行行何所怵”这句反映了诗人对于死亡的态度,他愿意为国捐躯,表现出一种壮烈的牺牲精神。这里的“马革可裹尸”意味着死后可以葬于战场,以此结束生命的征途。
  • “忽闻先慈讣,一恸气欲塞”则是诗人在听闻家乡亲人去世的消息时,悲痛欲绝的情感爆发。这体现了人在战乱时期对家庭亲情的强烈依赖和思念。
  1. 作品的艺术特色
  • 顾永年的语言风格以简洁明快著称,他的诗句通常直接且具有画面感,使得读者能够迅速把握诗中所表达的意境。
  • 该诗通过对比战争的残酷与个人对家庭的眷恋,构建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冲突,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 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写,以及对于军人生活的刻画,顾永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英雄色彩但又不免悲剧的英雄形象。

《次儿栋代运北征·其一》不仅是一首反映战争残酷和个人命运交织的诗歌,也是顾永年文学成就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顾永年的文学思想,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看到那个时代的历史面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