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

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飞絮。
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是清代词人龚自珍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的相关内容: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龚自珍,生于嘉庆十五年,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的一生充满了挫折和坎坷,早年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中,这让他深刻地体会到了社会的无情和人才的困境。这一经历使他开始反思时世与才子的冲突,也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基础。
  • 作品特点:龚自珍的作品以思想深邃、情感真挚著称。他在艺术表现上,擅长运用比兴手法和生动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表现方式使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哲学深度。
  1. 词作主题
  • 社会关怀:通过描绘废园春光关不住、藤刺牵衣飞絮等景象,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才被埋没的感叹。这些内容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面,以及作者对于变革的期待。
  • 个人情感:词中的孤花自况,象征着作者孤独而坚韧的精神追求。这种自我形象的塑造,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和人格魅力。
  1. 文学特色
  • 比兴手法:在《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中,龚自珍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通过对废园春光的描绘,表达了对时政的感慨。这种手法不仅增加了词的艺术性,也让读者能够从更深层次去理解作者的思想。
  • 语言韵味:龚自珍的词作语言清新自然,富有音乐感。他的词汇选择和句式结构都经过精心安排,使得整首词既有节奏感又不失深沉,给人以美的享受。
  1. 文化意义
  • 历史价值:作为清代词人的代表作之一,龚自珍的《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不仅展示了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也为研究当时的社会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启示意义:这首词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历史文献。通过对它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人的思想观念,从而获得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龚自珍的《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词作,更是一篇充满思想和情感的散文诗。它不仅展示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艺术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人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同时也可以感受到龚自珍作为一位思想家和文学家的深刻影响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