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 怠亍生

海上云萍遇。笑频年、开樽说剑,登楼选赋。十万狂花如梦寐,梦里花还如雾。问醒眼、看时何许。侬已独醒醒不惯,悔黄金、何不教歌舞。明月外,思清苦。
奇才未必天俱妒。只君家、通眉长爪,偶然仙去。花月湖山骄冶甚,一种三生谁付。只片语、告君休怒。收拾狂名须趁早,鬓星星、渐近中年路。容傍我,佛灯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金缕曲·怠亍生》是一首充满个人情感和社会批判色彩的词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
  • 龚自珍,字琢人,号定禽,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清代著名诗人。其诗词多表现出对社会现实和政治的不满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1. 词作原文
    海上云萍遇。笑频年、开樽说剑,登楼选赋。十万狂花如梦寐,梦里花还如雾。问醒眼、看时何许。侬已独醒醒不惯,悔黄金、何不教歌舞。明月外,思清苦。奇才未必天俱妒。只君家、通眉长爪,偶然仙去。

  2. 词作赏析

  • 艺术风格:龚自珍的《金缕曲·怠亍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其中融合了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既有壮志未酬的悲愤,也有怀才不遇的无奈。
  • 社会意义:这首词不仅是龚自珍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当时封建社会文人处境的深刻反映。通过对“梦”与“醒”的反复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和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 艺术手法: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如“梦中花如雾”,象征着美好但虚幻的现实;“君家通眉长爪”则可能隐喻着某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此外,龚自珍在词中大量使用口语化的词汇,使整首词显得更加生动和贴近民众生活。

《金缕曲·怠亍生》不仅展示了龚自珍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文学造诣,也是了解清代文人心态和文化背景的重要窗口。对于热爱中国古典文学和诗词的朋友来说,这首词具有很高的研究和欣赏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