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 送朱文盎归鸳湖

最恨秦淮柳。甚今朝、征衫才脱,离筵还又。和露一枝风里折,送客秋阳亭堠。计归路、鸳鸯湖口。几幅蒲帆穿疏雨,柁楼人、背指黄花瘦。兰陵过,且沽酒。
昔游历历频回首。忆西窗、醉底徵歌,烛悬红豆。一自短车辞日下,共尔鞭丝前后。都不似、这番挥手。惹起闲愁浑如絮,问轻鸿、后夜能传否。竹垞竹,待君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金缕曲 · 送朱文盎归鸳湖》是清代诗人龚翔麟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描绘秦淮柳的依依不舍、离别时的风中赠别、对旧友深情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与对友情的珍视。

《金缕曲 · 送朱文盎归鸳湖》是龚翔麟于清乾隆年间创作的作品,其时正值清朝中期。龚翔麟,字天石,号蘅圃,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为清代著名文学家、副贡生,曾任陕西道监察御史。他的诗词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状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人风格。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金缕曲 · 送朱文盎归鸳湖》采用了典型的婉约派风格,语言优美,意象丰富。诗中的“最恨秦淮柳”,以秦淮柳作为送别的媒介,不仅象征着江南的柔美,也暗示着分别的情感。“甚今朝、征衫才脱,离筵还又”,表达了一种无奈而又不得不做的离别之情,同时也体现了文人对于离别时刻的细腻刻画。而“几幅蒲帆穿疏雨,柁楼人、背指黄花瘦”,则通过蒲帆和舵楼上人的描绘,勾勒出一幅秋天别离的画面,使人感受到离别时的凄凉与萧瑟。

从历史背景上来看,龚翔麟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的词作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感情。在《金缕曲 · 送朱文盎归鸳湖》中,作者通过对朱文盎的送别,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也可能寄托了对社会现状的忧思和对未来的期望。这种情感和思想的表达,使得这首词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通过对朱文盎的祝福和期望,词中的朱文盎可能代表了那个时代文人群体的希望和追求。

《金缕曲 · 送朱文盎归鸳湖》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通过婉约派的诗歌形式,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龚翔麟的文学成就以及其所处时代的文化特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