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丛丛里新霜后,婆娑一院香细。黄金三寸压枝圆,正已凉天气。试小剪、生枝平蒂。绿窗先拭乌皮几。见罗帕分来,惹赋笔、沉吟取对,南海丹荔。
秋雨乍歇江城,洞庭船到,翠箬封裹轻启。尊前香雾噀云鬟,笑殷勤收子。浑难忘、红灯旧事。抽身乌帽黄尘矣。买二顷、良田去,春日晴江,踞床林底。
霜叶飞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霜叶飞·咏柑同魏禹平作》是清代朱彝尊创作的一首词,由龚翔麟所作。这首词描绘了柑橘在霜后的景象和作者对这一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下面将深入介绍此作品:
作品背景:《霜叶飞·咏柑同魏禹平作》创作于清代,是朱彝尊应魏禹平之邀所作的一首词。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鱼师,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方面,还涉及散文、戏剧、音乐等多个领域。
艺术风格:《霜叶飞·咏柑同魏禹平作》体现了朱彝尊诗风中的清丽与雅致,他的诗词多以自然界的景物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这首词中的“见翠竹擎篮,惹重露新霜,指爪都著香气”等句,生动地捕捉了柑橘在霜后独特的清香和生机勃勃的生命力。此外,通过对柑橘的描绘,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生活细节的观察力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文化价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柑橘不仅是一种水果,更是吉祥和富贵的象征。例如,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柑橘常常被赋予美好的寓意,如“丹荔”、“金坡旧事”、“南海丹荔”等都是与柑橘相关的意象,它们象征着繁荣和富贵。朱彝尊通过《霜叶飞·咏柑同魏禹平作》这样的词作,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也传递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霜叶飞·咏柑同魏禹平作》不仅是一首描写柑橘美丽的词,也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佳作。它不仅展示了朱彝尊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清代诗词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