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 和寄秋我

流烟回雪,睨晴波一楫、兰桡春色。双好天然都道是,公瑾小乔无别。故国楼台,江南钿粉,往事成悲咽。银镫芳醑,半窗梅蕊初折。
最恨乍见还离,踏歌携手,袍袖霜犹热。料得空山风雨夕,绣出愁香千结,客住三峰,云来五朵,恰直花时节。梦中吹送,舞风杨柳残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念奴娇·和寄秋我》是明代诗人龚鼎孳的作品。这首诗作在文学价值上具有丰富的内涵,它不仅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词作,更蕴含了作者对于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感悟。

从艺术形式上看,《念奴娇·和寄秋我》是一首典型的宋词风格作品。龚鼎孳作为明代的诗人,其作品多受宋代词风影响,以婉约、细腻见长。这首词通过“流烟回雪”、“睨晴波一楫”等意象,展现了一幅江南春日水乡的美景。同时,词中“双好天然都道是,公瑾小乔无别”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也体现了作者对古典美的追求和继承。

从内容和主题上看,《念奴娇·和寄秋我》不仅是一首情感表达丰富的词作,它还蕴含了作者对国家兴亡、个人命运的思考。诗中“故国楼台,江南钿粉,往事成悲咽”透露出一种对往昔繁华的回忆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寄托了自己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从文学价值和审美体验来看,龚鼎孳的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具有较高的造诣。词中的意象生动,情感丰富,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深情的个人情感抒发,使得这首词成为了明代文人抒情作品中的佳作。

《念奴娇·和寄秋我》不仅作为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情感和社会意义也值得人们深入探讨和理解。通过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及其背后的文化意涵,不仅能够更好地欣赏古代诗词的魅力,还能从中领悟到更为深远的人生哲理和历史教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