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春 · 和青若赠杨枝韵

金沟二月袅鸦黄,扬州人到长杨。丝丝缕缕画柔肠。瘦得神伤。
春色隋堤一片,绣帘香粉千行。相逢飞絮已池塘。误却风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画堂春·和青若赠杨枝韵》是龚鼎孳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他与友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对春天美景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龚鼎孳(1617年—1656年),字孝升,号秋崖,江苏扬州人。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诗人,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的情感。龚鼎孳的作品以词为主,风格清新脱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诗词原文:金沟二月袅鸦黄,扬州人到长杨。丝丝缕缕画柔肠。瘦得神伤。春色隋堤一片,绣帘香粉千行。相逢飞絮已池塘。误却风光。
  3. 诗歌鉴赏:此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及其带来的情感影响。上片“金沟二月袅鸦黄,扬州人到长杨”,以金沟和扬州为背景,展现了一个生动的春天画面。“丝丝缕缕画柔肠。瘦得神伤”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在春天中的孤独感和内心的忧伤。下片“春色隋堤一片,绣帘香粉千行”,通过对隋堤春色的描写,传达出一种美好的同时伴随着失落的情绪。“相逢飞絮已池塘。误却风光”则表达了与春天美景的错过,使得美好不再。整首词以春天为线索,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巧妙结合,展示了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龚鼎孳的《画堂春·和青若赠杨枝韵》是一首充满情感和艺术美的词作。通过对春天景色和个人情感的描述,不仅反映了作者的审美情趣,还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人文关怀。读者在欣赏这首词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文化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