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 红绡

赫赫威权者。锁金闺、名姝十院,花台月榭。何必绯桃延佳士,此是君侯自惹。又何必、乌龙守夜。一面菱花云记取,好良期、三五清辉射。花阴底,月光下。
潭潭院宇人皆怕。越重垣、金釭半敛,云鬟初卸。空倚玉箫愁不尽,蓦地人来迎迓。问何术、仙乎神也。磨勒奇谋人不识,莽昆仑、能使红绡嫁。百年偶,本无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金缕曲·红绡》是清代词人顾太清创作的一首词,而非歌曲。这首词以独特的文学魅力和深邃的艺术价值,成为了词坛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顾太清(1799-约1876),清朝女词人,字子春,号太清,满洲族。她精于词学,尤重周邦彦、姜夔之作,致力于咏物题画。与纳兰性德齐名,有“满洲词人,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之称。除了词作,她还工于诗,著有《东海渔歌》《天游阁集》等作品。

《金缕曲·红绡》的创作背景,是在作者身处深闺之中,面对华丽而又寂寞的生活场景时产生的感慨。词中通过对威权者形象的刻画,展现了其高傲而又孤独的一面。顾太清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特别是词中的“空倚玉箫愁不尽”,不仅表达了人物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其内心的孤寂和无奈。

《金缕曲·红绡》不仅是一首艺术精湛的作品,也是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一种反映。通过这首词,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同时也能感受到顾太清作为一位女性词人的非凡才华和独特气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