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闻梵音

一镫山牖出,隔竹露光泫。坐听香台人,《法华》中夜转。
清泉漱寒玉,细入吴音软。嚼蜡况横陈,凡襟何时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闻梵音》是一首由清代诗人顾贞观创作的五言诗,创作于清朝时期。此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文化内涵被后世广泛传颂。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及其作者:

  1. 作者简介:顾贞观(1637-1714),字远平、华峰,亦作华封,号梁汾,江苏无锡人。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还是一个明末清初的重要历史人物,与多位文人墨客有着深厚的友谊。
  2. 诗歌原文及赏析
  • 诗句原文
    一灯山牖出,隔竹露光泫。
    坐听香台人,《法华》中夜转。
    清泉漱寒玉,细入吴音软。
    嚼蜡况横陈,凡襟何时遣?

  •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听到梵音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画面。首两句通过“一灯”和“香台”勾勒出夜晚的幽静氛围,而“《法华》中夜转”则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经文的沉思和感悟。后四句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清泉漱寒玉”和“细入吴音软”,进一步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情感深沉而不失雅致。

  1. 诗歌创作背景
  • 顾贞观的创作往往与其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紧密相连。作为东林党人顾宪成四世孙,他的生活和思想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还展现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哲理思考。

《夜闻梵音》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索。它让我们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和内心的平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