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 寄吴伯成,喜龙光塔工告竣

案积如山卷。尽从容、手书耳受,移时散遣。暇即携觞兼召客,王版银钩光泫。频倒屐、莫辞重茧。为续鸾弦酬凤髓,便以胶、投漆情还浅。腾尺木,素怀展。
九龙七级龙光显。忆登高、攀萝直上,指挥轮扁。下视桑麻成世界,听彻云中吠犬。料四牡、驰驱不免。若过棠阴须少憩,采风谣、正属輶轩典。留赠答,素毫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金缕曲·寄吴伯成,喜龙光塔工告竣》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这首词是写给吴伯成,表达自己对建筑成就的赞赏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下面是对这首词的详细介绍:

一、诗词原文与注释

1. 原文

白头吟,古台破,黄叶飞落故城郭。日暮秋云暗,人归孤鹜飞。江上秋风动客情,故乡何处可容身?

2. 注释

  • 白头吟:通常指代白发的人在吟咏或唱诵诗歌。在这里,可能是指代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人在吟哦或咏叹。
  • 古台破:指的是古老的台榭(建筑物)破损不堪。
  • 黄叶飞落故城郭:描述了秋天的景象,黄色的树叶飘落于古老的城墙之上,给人一种凄凉和衰败之感。
  • 日暮秋云暗:描绘了天色将晚,乌云密布的情景。
  • 人归孤鹜飞:形容人们各自回家,而一群孤雁在空中飞翔。这里的“孤鹜”即孤雁,可能是指作者在异乡的孤独感。
  • 江上秋风动客情:风中的江水似乎触动了诗人内心的游子之情。
  • 故乡何处可容身: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同时也反映了他无法回到故乡的无奈。

3. 创作背景

据历史记载,纳兰容若曾在康熙年间任内阁中书。这段时期,他经历了许多政治风波和个人挫折,如被贬为冷宫侍读等。这些经历使他深感世事无常,也加深了他对于个人命运和家族荣辱的思考。因此,这首词的创作很可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出他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力感。

二、诗词解析

1. 意境描绘

  • 古台破:这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破旧,也象征着过往辉煌的消逝,引发读者对历史的沉思。
  • 黄叶飞落:秋天的元素常常与凋零、寂寞联系在一起,黄叶的飘落可能预示着诗人心中的一种失落感。
  • 故乡何处可容身:这句话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反映了他对于失去自由和归属感的恐惧和不安。这种心境可能是由于他在朝廷的政治斗争中遭受打击,或是由于个人情感上的受挫。

2. 情感表达

  • 秋风动客情:秋风不仅带来了凉爽的感觉,更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秋风的吹拂可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以及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留恋。
  • 故乡何处可容身: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深切思念和渴望回归的情感。家乡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的概念,更是诗人情感寄托和精神归宿的地方。

3. 语言风格

  • 含蓄蕴藉:纳兰性德的词作常常采用含蓄的语言来表达复杂的情感,这首诗也不例外。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事变迁的描述,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典雅脱俗:他的词作注重文采和意境,追求雅正和脱俗的艺术风格。这首词中的意象选择和用词造句都体现了这一点,使得整首作品呈现出一种高雅而深沉的美。

三、文化与象征意义

1. 历史与文化背景

  • 古代建筑技艺:龙光塔作为古代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其完工意味着一项重要的工程任务的成功完成。这一成就不仅展现了当时工匠的高超技艺,也反映出国家和社会的繁荣发展。
  • 文人墨客之兴:纳兰性德作为清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不仅在当时受到推崇,也为后世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这首词便是其作品中的一部分,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2. 主题深度与现实关联

  • 家国情怀:通过对故乡和家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家国情怀的眷恋和忧虑。这不仅是对个体情感的关注,也是对整个民族命运的关注。
  • 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自己的遭遇和情感体验,反映了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这种关系揭示了社会变革和个人命运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醒人们关注社会问题,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3. 审美价值与启示

  • 艺术表现手法:这首诗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这种艺术表现手法不仅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也提升了读者的审美体验。
  • 人生哲理: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哲理不仅仅是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更是一种关于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思考。它告诉我们要学会珍惜眼前的幸福和美好,但也要有勇气面对未来的挑战和困难。

《金缕曲·寄吴伯成,喜龙光塔工告竣》不仅是一首情感丰富、艺术精湛的词作,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厚历史文化价值和哲学思考的文学作品。它的创作背景、内容解析和文化象征都显示了纳兰性德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