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 · 夜宿翠峰庵,为西山承恩寺下院

真个而今亲试。月白霜浓萧寺。佛阁梦双凭,第三层。
何处银饼素绠。暗入远钟疏磬。一滴下杨枝,乍醒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昭君怨 · 夜宿翠峰庵,为西山承恩寺下院》是清代诗人顾贞观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1. 作者背景:《昭君怨 · 夜宿翠峰庵,为西山承恩寺下院》的作者是顾贞观,字华峰,一作华封,号梁汾,生于明崇祯元年(1637年),卒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江苏无锡人。他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词人,有《积书岩集》《弹指词》等著作传世。

  2. 诗词原文
    真个而今亲试。
    月白霜浓萧寺。
    佛阁梦双凭,第三层。
    何处银饼素绠?
    暗入远钟疏磬。
    一滴下杨枝,乍醒时。

  3. 诗词鉴赏

  • 整首诗以“真个而今亲试”开头,表达了诗人亲身体验的感受。
  • 在描绘萧寺景象时,“月白霜浓”与“佛阁梦双凭,第三层”共同勾勒出一幅幽静而深远的画面。其中第三层的描述,不仅增添了诗句的层次感,也使读者能更好地想象出场景的壮丽。
  • “何处银饼素绠”暗示了某种宗教仪式或修行活动,而“暗入远钟疏磬”则传达了一种超脱世外的宁静与深远。
  • “一滴下杨枝”,这一意象富有禅意,象征着生命的点滴积累或修行的成果。
  • “乍醒时”表达了一种觉醒或顿悟的瞬间,使得整首词充满了哲理性和深刻的内涵。

《昭君怨 · 夜宿翠峰庵,为西山承恩寺下院》不仅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的诗词,也是顾贞观对于人生体验和内心感悟的一种抒发。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人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古典文学的魅力,也能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思想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