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路梳妆台怀古

卷帘依旧西山雨。凭高暗添愁思。马上吟成,帐中弦歇,遗恨尚留彤史。分明故址。有瑶岛琼花,未随流水,惆怅重寻,绣楣金缕广寒字。
当年梦游曾至,素娥须记得,天宝遗事。三阁传笺,六宫润笔,少个青莲应制。茫茫对此,只银汉红墙,望中相似。甚处天香,夜深飘桂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台城路·梳妆台怀古》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以下是关于这首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通冠子等,清朝初年著名的文人、诗人和音乐家。他出生于满族贵族家庭,但因家族衰落,生活颇为坎坷。他的词作以婉约著称,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被后人广为传诵。在清代词坛上,他的词作占据了重要地位,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2. 创作背景:词的作者纳兰性德,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653年),卒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他的生活经历了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其个人的命运亦与这一历史进程紧密相连。纳兰性德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在宫廷中担任过侍卫等职,也曾随康熙帝出巡。他的作品多涉及个人的情感体验及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3. 作品原文及译文:《台城路·梳妆台怀古》这首词描绘了词人凭高凭栏,遥思往事的情景。“六宫佳丽谁曾见?”反映了他对过去辉煌王朝的回忆与感叹;“层台尚临芳渚”描绘了昔日繁华景象;“添妆何处?”则表达了一种无从寻觅旧日荣光的无奈与哀愁。“一镜空蒙,鸳鸯拂破白蘋去”形象地刻画了镜中人的容颜已逝,物是人非的沧桑感受。“人间朝暮”则展现了时光流逝的无情,而“只有花铃,绾风深夜语”则透露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与期盼。

  4. 主题思想:此词不仅是对往昔辉煌王朝的回忆和感叹,也反映了词人内心深处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思考。通过细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词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无尽怀念。此外,通过对“瑶岛琼花”、“天宝遗事”等象征性的景物描绘,词人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留恋,同时也揭示了历史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

《台城路·梳妆台怀古》不仅体现了纳兰性德独特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清代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风貌。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特点以及词人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