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陀滩

船头水怪奔,船后潜蛟吼。
巨石森我左,白波喷我石。
轻舟如飞梭,中容一线溜。
榜人划水开,势与雷霆斗。
捩柁急就之,赑屃伸颈脰。
谹然一声中,生死判清昼。
相传此惊滩,估客屡倾覆。
禅家指迷途,莲花工刻镂。
双柱立中央,呼吸金石奏。
回思下滩时,双瞳瞩前后。
相距一发间,避险如避臭。
三老犹色变,而况僮仆陋。
南来山水乡,到处堪宿留。
垂堂尚有箴,何事建溪走。
平地波澜兴,祸福巧相凑。
足迹皆宿缘,平生藉天佑。
日午恶风恬,城近惊魂收。
且看石上鸟,浴浪正褰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弥陀滩》是清代诗人顾嗣立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以其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意境吸引了无数读者,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下面将详细介绍《弥陀滩》:

  1. 诗歌原文
    船头水怪奔,船后潜蛟吼。巨石森我左,白波喷我石。轻舟如飞梭,中容一线溜。榜人划水开,势与雷霆斗。捩柁急就之,赑屃伸颈脰。谹然一声中,生死判清昼。相传此惊滩,估客屡倾覆。禅家指迷途,莲花工刻镂 。

  2. 诗歌鉴赏

  • 这首诗歌通过丰富的视觉和动态描写,构建了一幅惊涛骇浪、舟行如飞的画面。诗中对“船头水怪奔”和“船后潜蛟吼”的描绘,不仅展示了自然的壮美,更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紧迫感和危险感。
  • 诗歌通过对自然元素的精细刻画,传达了一种超越现实的艺术境界,使读者在感受自然力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本质的探讨。
  • 在结构上,《弥陀滩》采用了传统的押韵形式,每一句末尾的字音都相互呼应,增加了诗歌的音乐美感。同时,这种结构也使得整首作品更加易于记忆,便于传唱。
  1. 创作背景
  • 顾嗣立作为一位诗人,其创作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印记和时代特色。《弥陀滩》的创作背景可能受到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影响。
  • 在古代中国,文人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弥陀滩》可能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一种思考。

《弥陀滩》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生活哲学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人生的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