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头水怪奔,船后潜蛟吼。
巨石森我左,白波喷我石。
轻舟如飞梭,中容一线溜。
榜人划水开,势与雷霆斗。
捩柁急就之,赑屃伸颈脰。
谹然一声中,生死判清昼。
相传此惊滩,估客屡倾覆。
禅家指迷途,莲花工刻镂。
双柱立中央,呼吸金石奏。
回思下滩时,双瞳瞩前后。
相距一发间,避险如避臭。
三老犹色变,而况僮仆陋。
南来山水乡,到处堪宿留。
垂堂尚有箴,何事建溪走。
平地波澜兴,祸福巧相凑。
足迹皆宿缘,平生藉天佑。
日午恶风恬,城近惊魂收。
且看石上鸟,浴浪正褰噣。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慧空的《弥陀滩》。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船头水怪奔,船后潜蛟吼】:诗的第一句描绘了船只行驶时的惊险情景,船头的水怪在奔涌,船后潜藏的蛟龙在咆哮。这两句描述了船只在江河中行驶时的惊险场景,充满了生动的动态感,使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惊心动魄的瞬间。
【巨石森我左,白波喷我石】:第二句描述了船只左侧的巨石如林般密集,而船右侧则是汹涌的波浪,白色的波涛犹如瀑布一般喷溅到船上。这两句描绘了船只在湍急河流中行驶时的景象,巨石和波浪的形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力。
【轻舟如飞梭,中容一线溜】:第三句将轻舟比作飞梭,速度极快,而在船中部则有一条细线般的水流。这两句通过比喻的手法,描绘了船只在江河中行驶的速度与细节,给人一种快速移动的感觉。
【榜人划水开,势与雷霆斗】:第四句描述的是船夫们用力划水,使得船只得以前进,他们的力量强大,如同与雷霆相斗。这两句描绘了船夫们在艰难环境中奋力前行的场景,展现了他们的坚韧和不屈的精神风貌。
【捩柁急就之,赑屃伸颈脰】:第五句描述了舵手迅速转变航向,让船顺着水流的方向行驶,而赑屃则伸展着脖子,好像在低头致敬。这两句通过对赑屃的描绘,寓意了舵手的智慧和勇敢,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谹然一声中,生死判清昼】:第六句描述了船在水面上划过的声音,就像是一声钟鸣,宣告了生死的界限。这两句通过对声音的描绘,表现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相传此惊滩,估客屡倾覆】:第七句提到这个惊滩的传说,据说有很多商人在此地多次遭遇翻船事故。这两句揭示了这个惊滩的危险性,也反映了当时商人们的困境和艰辛。
【禅家指迷途,莲花工刻镂】:第八句提到了禅宗家人们在这里指点迷津,用莲花雕刻来象征佛法的精深与美好。这两句通过对禅宗家人们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对佛法的理解和修行的境界。
【双柱立中央,呼吸金石奏】:第九句描述了两座石柱矗立在江流之中,它们如同在呼吸一样,能够演奏出悦耳的音乐。这两句通过对石柱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回思下滩时,双瞳瞩前后】:第十句回忆了下滩时的情景,那时双瞳注视着船的前方和后方。这两句通过对回忆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感慨和思考。
【相距一发间,避险如避臭】:第十一句描述了距离的危险只有一寸之遥,躲避危险就像躲避臭味一样困难。这两句通过对比的方式,强调了危机四伏的现实环境。
【三老犹色变,而况僮仆陋】:第十二句提到即使是三个老人的脸色都变了,连那些地位低下的僮仆也感到害怕。这两句通过描写人物的反应,展现了环境的严峻和人心的恐慌。
【南来山水乡,到处堪宿留】:第十三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南方山水的喜爱,认为这里的山水美景适合停留。这两句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垂堂尚有箴,何事建溪走】:第十四句提到了垂堂之上尚存戒鉴之言,为何还要选择冒险去建溪呢?这两句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危险的担忧和对安全的珍视。
【平地波澜兴,祸福巧相凑】:第十五句描述了即使在平静的地面上也能引发波澜,祸福有时也会相互交织。这两句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表达了生活的不确定性和变幻莫测。
【足迹皆宿缘,平生藉天佑】:第十六句表达了自己的足迹都是命中注定的缘分,一生都在依赖天地的保佑。这两句通过对命运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无奈和接受。
【日午恶风恬,城近惊魂收】:第十七句描述了中午时分的恶劣天气被平息,靠近城市的人们都松了一口气,恢复了平静。这两句通过对天气变化的描述,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且看石上鸟,浴浪正褰噣】:最后一句是诗人对眼前的景色进行描绘,看着石头上的鸟儿正在沐浴波浪,它们张开嘴巴的样子非常壮观。这两句通过对动物行为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生机。
整首诗以“弥陀滩”为题,描绘了一幅充满惊险、自然、人生哲理和宗教色彩的画面。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语言技巧,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动感、神秘和深刻感悟的世界。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佛教禅宗思想中的“顿悟”和“慈悲”,以及对生命无常、人生苦难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