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和李晴川宗伯见赠原韵

半生多愧一无能,况是云堂退院僧。
花径得闲仍自扫,诗坛相望几人登。
但教心地明如月,何碍头衔冷似冰。
曾制荷觞邀竹醉,名山风雨话传镫。
面壁能参文字禅,一花一石总清妍。
法云珍重开初地,香火终须赖后贤。
自有洞天藏白鹿,本来居士属青莲。
投桃报李吾何敢,且结三生未了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答和李晴川宗伯见赠原韵》是清代文学家、诗人郑燮(郑板桥)的一首题画诗。这首诗以一幅竹影图为题,通过描绘竹子的风姿,抒发了诗人对友人李晴川的怀念之情。

全诗如下:

竹影横斜水边亭,
风来摇曳翠屏清。
主人有道心如玉,
客子无才恨不生。

郑燮在诗中通过竹子的形象,表达了他对友人深深的怀念之情。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坚韧的品质,而郑燮则用它来比喻自己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郑燮谦虚谨慎的性格特点,他将自己的不足与友人的高远品质相比较,从而更加珍惜这份友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