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丈室素壁立,色如积雪光如湿。卧云主人发清狂,泼翻一斗松煤汁。
由来笔可补化工,化出苍髯老黑龙。老龙惟肯半身见,半身何处藏虚空。
龙性变化原无穷,头角插戟尾掉风。行处雷电云雨从,岂知时序当严冬。
蛰龙垂首等蛰虫,丰隆捉龙掷壁上,更化百尺之老松。
老松前身是老龙,松龙虽别神灵通。趺坐犹然风雨后,犹作涛声吼定中。
灵佑寺丈室画松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灵佑寺丈室画松歌》是清代诗人蕴端的一首古诗。在这首诗中,蕴端以高僧丈室素壁立的景象作为背景,描绘了一幅色如积雪、光如湿墨的清幽画面。
诗中描述“高僧丈室素壁立”一句,展现了一座高僧所居寺庙之简朴与清净,同时也暗示了高僧修行的境界。紧接着,通过“卧云主人发清狂”一句,诗人将观者的视角转向了一个具有个性的人物——高僧,这位高僧似乎对传统宗教仪式持有一种自由不羁的态度,甚至于“泼翻一斗松煤汁”,这样的行为在传统意义上可能被认为是亵渎或不敬,然而在此,它更是一种艺术上的夸张和情感上的宣泄。
整首诗的后半部分,通过“由来笔可补化工,化出苍髯老黑龙”两句,诗人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于绘画艺术的理解与赞赏。他认为笔墨可以补充自然界的不足,甚至能够创造出超越现实的艺术形象,如同那从画中走出的老黑龙一般,充满了生命力和变化。这种观点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艺术观,也是对绘画创作的一种鼓励和肯定。
《灵佑寺丈室画松歌》是蕴端的一首充满哲理与艺术气息的古诗。它通过对高僧和画中松树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崇尚自然的美学理念,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于传统绘画技艺的深刻理解和极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