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梦怜钗燕,新寒数箭虬。经旬小别动离愁。怕听琼箫飞响,上南楼。
蜡泪消银烛,香心熨玉篝。瘦腰扶病不胜秋。独倚画屏无睡,待牵牛。
风蝶令秋宵独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风蝶令·秋宵独坐》是一首由清代诗人淩祉媛创作的古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秋夜中独自坐在画屏旁的情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又细腻的审美情趣。
诗中的“旧梦怜钗凤,新寒数箭虬”通过对比过去的记忆与当前的情境,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美感,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这种怀旧情绪是很多文人墨客作品中常见的主题,它不仅触动了读者的情感共鸣,也使得诗歌具有了更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诗中的“蜡泪消银烛,香心熨玉篝”则通过视觉和触觉的双重感官描述,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这些细节的描写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描绘上,而是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在孤独中寻求慰藉、期待未来的情感波动。
诗的尾句“瘦腰扶病不胜秋。独倚画屏无睡,待牵牛。”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这里的“瘦腰扶病”不仅是身体上的不适,更是心灵上的一种挣扎和无奈。而“无睡”和“待牵牛”则是对时间流逝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接受。这样的结尾既显示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不拔,又体现了他对命运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淡然接纳。
《风蝶令·秋宵独坐》不仅仅是一首诗作,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心灵的抒发。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挖掘,诗人成功地将个人的情感体验提升到了一个艺术的高度。无论是对于文学爱好者还是普通读者,这首诗都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和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