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漫兴

云山一段画,秋雨来夺之。模糊米家村,墨汁方淋漓。
老颠瞥然见,狂叫叹绝奇。使我有意为,必不得如斯。
跃然攫之入怀袖,黄金白璧不肯售。造化小儿真幻师,换人双眼当晴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后道中漫兴》是明代诗人苏葵创作的七言律诗。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一幅雨后自然景色的美丽画卷。下面将介绍这首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苏葵,字伯诚,号东桥居士,是明代广东顺德人。他的生平颇具传奇色彩,曾因被陷害而险些丧命,但最终得以昭雪。他不仅以诗文著称于时,还曾任福建布政使等职,并在白鹿书院增修过建筑。

  2. 诗歌原文:《雨后道中漫兴》全文如下:
    溪水泠泠溪石平,山花红近水边明。
    行人过此不忍去,索酒对之聊寄情。
    贪坐自然忘却久,漫题非是强教成。
    何时谢得渔须困,洗耳矶头更濯缨。

  3. 诗意解析: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清新宁静的画面,清澈的溪水、平整的石头以及近水的山花,构成了一个和谐的自然景观。第三句则表达了诗人面对这美景时的依依不舍之情,第四句通过“索酒”和“聊寄情”反映了诗人在自然中的愉悦心境。第五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与自然的亲近感和沉浸感。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一种期待和向往,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愿望。

  4. 文学价值与影响:此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明代诗歌的风貌。它不仅为后人提供了审美享受,也为研究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雨后道中漫兴》作为明代的一首著名文学作品,不仅是诗人苏葵个人创作风格的体现,也是明代诗歌艺术成就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及其与自然界的关系,从而更深入地领会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