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舫吟

狭路忽相逢,欲让如何得。
彼此各争先,必至同倾侧。
于中有一人,退步行几尺。
不惟他跃然,己亦成让德。
苟能持此心,远足行蛮貊。
是以读书人,理胜则明白。
愚贱好用专,悻悻不能释。
格斗起微嫌,诤论级胶执。
天下互纷纭,周道何曾直。
翻思古之人,感慨今之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舫吟》是清代诗人晓青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态度和人际交往的看法。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1. 诗歌原文
  • “狭路忽相逢,欲让如何得。彼此各争先,必至同倾侧。”
  • “于中有一人,退步行几尺。不惟他跃然,己亦成让德。苟能持此心,远足行蛮貊。”
  1. 诗句解析
  • 狭路相逢:描述了两个人在狭窄的路上不期而遇的情形,象征着人生中不可预测的相遇和冲突。
  • 欲让如何得:表达了一种无奈的态度,即在面对冲突时,无法选择让步或逃避。
  • 彼此各争先:强调了竞争和比较的心态,人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与他人争夺优先权。
  • 必至同倾侧:意味着无论竞争多么激烈,最终都可能导致双方都陷入不利的境地。
  • 于中有一人:通过这个形象,暗示了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总有一些人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与从容。
  • 退步行几尺:展现了主人公的谦逊与自我修养,即使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也选择退一步,以礼待人。
  • 不惟他跃然:表明了主人公的宽容,不仅对方表现得积极,自己也能做到同样的宽容。
  • 苟能持此心:强调了持续持有这种心态的重要性,即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保持一颗平静的心。
  • 远足行蛮貊:寓意着即使面对广阔的世界,也能够保持自己的道路和目标,不受外界干扰。
  1. 文化背景
  • 《山舫吟》反映了清代文人对于人生哲学的思考。那个时代的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许多文人士大夫开始反思传统儒学的价值,寻求更为现实的人生态度。
  • 晓青作为一位诗人,他的创作反映了这一文化背景下的人文关怀和道德追求。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感悟,表达了对于和谐相处、内心平和的追求。

《山舫吟》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份对生活深刻洞察的体现。它教会人们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一颗平和之心,以及在竞争中保持谦逊和宽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