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斋上人雨阻中峰

锡驻近云霄,中峰一径遥。
林花经雨润,岩雪到春消。
风竹频萧瑟,烟峦自暮朝。
不知溪畔路,新涨夜平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省斋上人雨阻中峰”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相结合的古诗,作者是清代诗人逸云。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品背景
  • 逸云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多以山水自然和隐逸生活为题材。逸云的诗风格清新脱俗,擅长运用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哲思。
  • 本诗的创作背景不详,但可以推测,作者在一次旅途中遭遇了连绵的春雨,因此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被雨水阻隔、无法前行的无奈与哀愁。
  1. 诗意解析
  • “锡驻近云霄,中峰一径遥。”描述了诗人所在之地靠近高耸入云的山峰,而通往山中的小径显得遥远而难以接近。
  • “林花经雨润,岩雪到春消。”描绘了经过雨水滋润后的树木和岩石,春天的到来使得冰雪融化。
  • “风竹频萧瑟,烟峦自暮朝。”表现了风吹竹林发出沙沙声,以及傍晚时分烟雾缭绕的山脉景象。
  • “不知溪畔路,新涨夜平桥。”表达了诗人对于溪边小路的迷茫,以及夜晚水位上涨后平桥的宁静。
  1. 艺术特色
  • 此诗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孤独。
  • 使用了大量的叠词,如“远”、“遥”、“润”、“消”,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
  • 通过对比手法,如将山中的景色与外界的雨景相对照,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使读者能够在视觉和心灵上产生共鸣。

《省斋上人雨阻中峰》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清代诗人逸云及其创作风格的珍贵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古典诗词的魅力,还能感受到作者在自然与人的内心世界中寻找平衡的智慧。

相关推荐